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準日。設立這個日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衆對标準化在社會、經濟、生活等活動中的認知。從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就能看出,标準化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到了現代,随着工業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都有了自己的标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書籍的标準冷知識,全面認識“書籍”。
首先我們來了解書籍的封面。這裡以《明星大偵探》編劇張小貓老師創作的《逆時偵查組》為例為大家展示。
一本書的封面,由8個部分,書籍本體上有封一(封面)、封二、封三、封四(封底),還有書脊、前勒口、後勒口和腰封。
其中,封二是指封面内頁,封三是指封底内頁。一般期刊雜志會在封二、封三上做一些文字圖片展示,書籍類多為空白頁。
前勒口是封面折回書中的部分,後勒口是封底折回書中的部分。勒口的主要作用加固封面和封底,通常會在前後勒口放上小說介紹、作者介紹。
封面外部有一個書腰,學名叫做“腰封”,用來呈現書籍的介紹文案。
翻開書籍,通常會有一頁帶有顔色的紙,這張紙叫做環襯。
環襯頁之後,是扉頁,扉頁用來展示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扉頁翻過後,是版權頁。版權頁相當于書籍的身份證,内容包括了該書的CIP數據、書名、作者、出版社、編輯、排版、印刷、定價、聯系方式、版權聲明等信息。沒有版權頁的書籍,就是非法出版物。
當然也有特例,如《西遊八十一案:大唐敦煌變》,該書有上、下兩冊,使用同一個書号按照套裝書模式出版,那麼這部書的版權頁放在上冊,下冊就不再放版權頁。
版權頁之後是目錄頁,目錄頁翻過後,一般情況下是進入正文,也有些會先呈現作者序言、編輯序言等。
關于書籍的構成,還有許多門道:書籍的頂部,是上切口,也叫書頂;書籍的底部,是下切口,也叫書根;書的書脊,叫訂口;書翻開的一側,叫切口。
在編輯流程中,也有許多工作标準,比如編輯審稿流程會有預審、初審、複審、終審,校對流程會有一校、二校、三校。在排版工作中,也有許多标準,比如每一個大章節的起始頁,一定要在單數頁;一個字不能成為一行,三行不能排在一頁。
每本書都有一個ISBN,全稱意思是國際标準書号,通常由13位數字組成,是專門為識别圖書設置的國際編号,中國圖書的ISBN是978-7開頭的;第二個号碼段是出版社代碼,一般情況下出版社規模越大,代碼越短;第三個号碼段是書序碼;第四個号碼段是校驗碼。
ISBN相當于書籍的身份證号,使用這個身份證号,可以在各大書店、網站上尋找到這部書籍。
關于書籍的更多冷知識,之後也會和大家繼續分享。你了解哪些書籍的冷知識,一起來交流吧!#紫焰小說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