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二代們拍着《爸爸去哪兒》真人秀綜藝,唱着:
老爸,老爸,我們去哪裡呀?
山村裡的一個同齡兒童,卻問着:
伯伯,我爸爸去哪裡了啊?
那位伯伯,如實回答:
——去打工了。
就這樣,孩子和伯伯對話:
——去哪裡打工了?
——去深圳打工了。
——深圳在哪裡啊?
——深圳在南方。
——南方在哪裡啊?
——南方啊,南方在……
伯伯不知道怎樣跟這個五六歲的孩子描述南方,隻好把孩子背到山上,指着連綿的群山說:
前面就是南方,從這裡一直向前,就是深圳啊。
這是電影《遙望南方的童年》中的一個鏡頭。
電影中這位伯伯名叫易明堂,是江西宜春農村的一名小學老師。故事講述的是易明堂創建幼兒園的經曆,從招生開學,接收了十幾個留守兒童,到關園,曆時三個多月。
上面這個鏡頭,就是在關園那天,易老師和“校車司機”瘦根把孩子們一一送回家,有兩個孩子實在是無家可送,就又帶回了自己家。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演員全部是當地村民,飾演易明堂的演員正是故事原型之一,也是導演易寒的三哥。
豆瓣評分高達9.3分,我也打了五星,推薦你去看。
如果你是小學五年級以上孩子的家長或老師,也适合帶着孩子一起看。下面,我也主要從這樣的立場談談怎麼看這部影片。
01 現實之鏡:立體的人物《遙望南方的童年》是真正的現實主義作品。
如果你想認識真實世界,認識農村現實,不要看《隐入塵煙》,可以看《遙望南方的童年》。
《隐入塵煙》看起來題材是現實的,但很明顯進行了提純化和象征化,這使它成了善惡分明的童話,當然也有一點諷刺寓言的味道。或者說,它屬于偏主觀的浪漫主義,而不是偏客觀的現實主義。
我在它火出圈之前寫過一篇在某乎過千贊的文章,此處也放上頭條鍊接:
電影《隐入塵煙》:隐入塵煙的究竟是什麼?
大家如有興趣可以看看。《隐入塵煙》有它的價值,但不是現實主義的價值,這是我想在此再次強調的。
始終有人習慣用“抹黑現實”來評價作品,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我們的語文教育一直在教文學鑒賞,但是區分物理真實和藝術真實竟然還這麼難;我們的語文教材也講體裁,但是畢業生們的文體意識還是十分淡薄。
藝術作品和新聞報道,各有不同的價值,為什麼要拿新聞之真評判藝術之真呢?
回到《遙望南方的童年》,它也是藝術而非報道,不過,它的人和事都是盡量客觀描摹的。
至少,以我在南方鄉村18年的經驗,總覺得那樣的人,那樣的事也是我們村裡的。
易老師想為留守兒童辦幼兒園。這在“文青”看來,一定是非常高尚的事情:若有人嘲諷,一定要憤怒回擊;若被迫關停,一定要憤怒反抗。
但易老師不是這樣的文青。他沒有說過什麼高大上的話語,隻是做着自己的事。對嘲諷,他一笑而過,還請人幫他多多宣傳。鄉教辦說幼兒園要關停,他好言拜托同學彙報情況,努力争取。
可以說,易老師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創業者。作為老師、丈夫、父親以及創業者,他有優點,也有缺點,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易師母從幼兒園的創辦到關停,從頭到尾都有很多抱怨。抱怨丈夫不僅折本,還倒貼許多錢;抱怨丈夫不僅沒收回賒賬的學費,還帶了兩個孩子回家。
但她從未在幼兒園虧待過孩子;這頭抱怨完丈夫,一聽到孩子說餓了,連忙叫自己兒子“給弟弟妹妹盛飯”;孩子已經夠多了,又默默抱過易文才送來的襁褓中的嬰兒。
村裡的一個閑漢,嘲諷易老師辦幼兒園是為了騙錢,并且也這樣跟兒子說。易老師的兒子後來還因此跟閑漢的兒子打了架。這個閑漢也是偷放易大哥田水并跟易大哥打架的人。
但是當砣砣從幼兒園走失,努力幫忙尋找的,也有他。
易大嫂對丈夫幫幼兒園接送孩子是很有怨言的,因為那太影響農活了。對幼兒園第一天飯不夠要來她家借,背後也有一點怨言。
但是,該借的她會借;尋找砣砣時,也是她支撐着癱倒的易師母。
秀秀的伯母,不願意收留秀秀。可是,她并不是冷漠與醜惡的。她有樸素的道德觀,她為秀秀的母親打抱不平,那麼好的女人,是你黃家男人不道德、對孩子也不負責。你們不負責,讓别人來給你負責,這怎麼行?
若秀秀的父親是個好人,伯母有很大可能也願意幫忙吧。
大家會發現,《隐入塵煙》裡的村民,是徹底冷漠的。而《遙望南方的童年》中的人,更為立體和真實。
所以,如果孩子五年級以上,開始接觸現實主義作品了,這部電影是一個很好的文本。
比起列入小學生必讀的《城南舊事》來,它也更接近當下的現實,在艱苦的生活中仍有溫暖與善良。
《城南舊事》是通過英子那兒童的雙眼來看世界,逐漸去掉童年天真的幻想,認識真實人生的無奈與離别,學會承擔與長大。
《遙望南方的童年》并不是兒童視角的作品,但是它有善與美,并且這善與美建立在真實之上,也就有了力量。
讀《城南舊事》,學着在蒼涼中堅強,很好;看《遙望南方的童年》,認識瑣屑與溫暖的複雜現實,也很好。
02 理想之燈:李響的變化李響,這個16歲的女孩,雖然不是電影中最早出場、最晚離場的,但她是全片唯一成長了的人。
導演講故事很克制,即便是主角也沒有怎麼去展現他的内心,而是展現他的行動。但李響是個例外,因為她有幾次重大時刻。
李響的成長,也是我把這部原本并非拍給兒童的電影,推薦給五年級以上兒童的原因。
李響的出場,是易老師在宣傳幼兒園時,在路上碰到的。
她剛被父親從火車站“抓”回來,沒收身份證,怕她出去打工受騙。
這是一位好父親。但李響此時還不能理解,她氣鼓鼓地要父親把錢和身份證還給她,讓她去打工。
她的理想是打工掙了錢去參加超級女聲,成為歌星。(當時正是超級女聲選秀節目火爆的時候)
這時候的李響,跟我們當下的許多孩子甚至大人一模一樣:容易受到媒介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樹立不切實際的理想和實現路徑。
那天晚上,李響的父親來找易老師,希望讓她來幼兒園幫忙,給她找個事做。
第二天,易老師帶着李響繼續去做招生宣傳。
在一個村莊,遇到一群民間戲曲藝人在排練,大家聽說李響要做幼兒園老師,就讓她唱一首。李響不唱,易老師伴着二胡唱起了《小白楊》。
李響不打招呼就走。易老師追上後,跟她有一段樸實而精彩的對話。原來,她是嫌易老師唱歌“蠻現世的,我聽得都不好意思”。
這時候的李響,仍然是氣鼓鼓的,全然一副青春叛逆形象:
——跟你說你也不懂。
——我懂是不懂,剛才就那麼幾個人,要你唱歌你都不唱,你還能當得了歌星?當歌星沒膽量是不行的。
——當不當歌星不要你管,反正我又不是學師範幼師的。
但是,接下來,他們遇到易文才。他是易老師以前的學生,外出打工回來,開着摩托,載着大肚子的女朋友。
這個女孩是他打工認識的,還不滿19歲。因為肚子大了,就隻好回家結婚待産。說是結婚,其實連法定年齡都還沒到,隻是擺酒。
他們走了,李響還不斷回頭。
也許,她從這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女孩身上,看到了打工的可能結果。
也許,她從易老師關于勇氣的話裡,開始真正地考慮,夢想是需要錘煉的。
面對别人的嘲諷,她用行動回擊,勇敢地唱跳。
幼兒園開學了,漸漸上了正軌。
一天課間,一隻大黃狗叼走了砣砣同桌的零食。同桌找李響告狀。
李響早就注意到砣砣特别嘴饞,午飯能吃四碗,同學吃零食時也總盯着看。
所以,當砣砣說是狗吃了,這樣的“理由”很讓她生氣,于是怒斥他自己就是那隻好吃狗。
砣砣才3歲,受了冤枉,很委屈,但又說不出來。
午飯時,大家發現,砣砣不見了。
經過驚心動魄的尋找,最後易老師在村口樟樹下找到了砣砣。原來,他父母是在那裡和他分别的,騙他說幾天就回來,所以他總喜歡在樟樹下等父母。
回來後,易老師呵斥師母,畢竟這是人命關天的事。李響躲在角落裡,不敢承認是自己冤枉了砣砣,罵了砣砣。
到了晚上,她來到易老師家認錯,并且告别:
——我曉得我現在做不了老師,做老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我跟我爸爸商量好了,我明天不來了。
——你又要打工啊?
——不是,我回去學堂裡上課。我想明年參加師範考試,去學幼師。
她還買了一袋零食送給砣砣。
我們無法知道,李響是從什麼時候,把理想從歌星變成了幼師。
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關于理想,她一定有了屬于自己的思考。
03 未來之思:農村的發展電影裡還有很多故事。
砣砣的故事:父母都外出打工,家中隻有七十多歲的瞎眼奶奶,隻好讓砣砣寄人籬下,每個月給200塊生活費。
我在網上查到一份《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
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近1000萬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在春節也無法團聚。有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電話也接不到一次,一年電話聯系一到兩次的有885萬,3個月通話一次的有1519萬。
六千多萬的留守兒童,他們過着怎樣的生活?他們會有怎樣的未來?
但是,大人們也很無奈。出去打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出去打工,不僅沒錢,也未必重視教育。
秀秀媽媽的故事:外出打工幾年掙了錢,還了債,給家裡也蓋了房子;但是回到家裡,女兒不認識媽媽了,丈夫出軌了,離婚了還得不到女兒的撫養權。傷心地重新外出打工。
文才媳婦的故事:十八九歲挺了個肚子來到這裡,生完孩子,過不下去日子,想辦法逃離。
留在村裡的人們,勤勞的幹農活,懶惰的去打牌,都很窮。
打工,還是留下?這是個真實而複雜的問題。
小鎮青年尚且能自嘲“小鎮做題家”的時候,鄉村孩子甚至沒機會“做題”。
易老師的努力,至少能播撒一些種子:
讀書好,讀到了書,有文化有知識做什麼都好。
就是這麼樸實。
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熱愛知識。
馬老師(易師母)和校車司機瘦根,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
李響得到真正的教育(當然這和她有位好父親也分不開)。
農村的未來怎樣發展?這部電影沒有答案。
但是它複雜的真實,讓人深思。
04 寫在最後我的文章一向寫得太長,最近我想練習寫兩千字以内、适應自媒體注意力長度的文章。
但是這部電影,讓我忍不住想寫,不覺間已4千字。總希望能帶着大家挖掘它的價值:
作為現實之鏡,認識世界;
作為理想之燈,審視人生;
作為未來之思,研究現象。
總希望能帶着大家感受真實的力量,站在這片真實的大地上:
做腳踏實地的農人,
不做虛浮的文青。
感謝你讀到這裡。歡迎關注我: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碩士,希望用學術服務社會,十年中小學教育實踐,多年開設童書閱讀、兒童電影課程,即将出版兒童電影課程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