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 烨
我們熟悉的闌尾,這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的器官,其實是很有用處的。除了闌尾,人體其實還有一些器官雖“其貌不揚”,但實際上是不可或缺的。
從解剖學上講,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組成組織,組織組成器官,器官組成系統。
現在器官還在不斷地被重新定義,比如說現在公認人體一共有79種器官,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最新被認定的器官。有一個新定義的器官叫做腸系膜,它是把腸管固定在後腹壁的一個雙層腹膜結構,形狀呈扇形,這個扇形的弧長和腸管的長度一般是一緻的,我們的小腸一般長5~7米。
可以把它理解成雙層膜,有很多褶皺,兩層膜之間有血管﹑神經﹑淋巴管﹑淋巴結和脂肪等組織。以前認為它是依附于腸子的一部分,現在來看,它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小器官。
其實,我們熟悉的扁桃體,也算一個小器官。扁桃體大家都知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彙處,它裡面含有大量的淋巴組織。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先從扁桃體開始的,很多人患病時都說要切扁桃體。但如果不是非切不可的話,還是留着比較好,因為一旦它失守了,病毒可能就直接感染咽部,引起更大的問題。
還有一個小器官,就是我們的胰腺,我們很晚才發現這個器官。
如果把胰腺切除,你可能就不能分泌胰島素了。當然如果你得了胰腺癌,肯定要切除一部分,再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調節血糖。中醫理論中的五髒六腑是不包括胰腺的,胰腺的發現就是最近這一百年的事情,大家發現這個東西跟血糖代謝有關,進而發現了胰島素。
在以前,這些小器官都被認為是壓根兒不存在或者沒用的東西,像闌尾、扁桃體,動不動就被切了。
現在看來,什麼東西都不能亂切。演化主要是為了功能,人體演化出這些器官,就一定有它們存在的道理。
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大家知道感染幽門螺杆菌可能導緻胃癌,有人感染了就切胃,還有人感染了HPV就切宮頸等等。現在也有些人比較極端,覺得哪裡不好就切了。但有時候切了這些器官以後,可能會産生一些新的問題。
還有一些其他小器官,比如味蕾,那是我們能感知味覺的感受器。
我們都認為舌頭是個器官,但舌頭上小小的味蕾其實也是一個器官。舌頭本身有自己的功能,比如咀嚼、吞咽、發聲等,味蕾功能是感知味道的,所以把它們獨立看待,更加合理。也就是說可以把舌頭和味蕾分别看作消化系統的兩個不同組成部分。
還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器官——垂體,它隻有大約0.5 克重,但要是出問題就麻煩了,因為垂體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到底能長多高。腦垂體,在丘腦下部的腹側,一個卵圓形的小體。它是内分泌系統中最複雜的一個内分泌腺,它分泌的激素,不光決定你的骨骼、軟組織的生長,還能影響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動。
還有一些小器官,比如生物鐘,是掌控睡眠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人體内一種無形的時鐘,是一種非控制内在節律性的小器官。生物鐘比較複雜,是大腦中多個機制共同決定的。三位美國科學家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基因),而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
此外,白細胞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器官,它的功能也很複雜。血液屬于結締組織,白細胞就是血液中的一種細胞,也叫免疫細胞。今天的免疫療法,都是對我們的白細胞進行各種改造、改良、增強,來對抗我們體内的各種感染或者腫瘤的方法。
總之,我們不要把人體器官簡單理解成大家看得見的這些大器官,人體還有很多小器官,分布在運動、消化、呼吸、循環、内分泌、生殖等系統中。但也有一些中醫上說的器官,我們今天找不到,比如任督二脈,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以前說的奇經八脈,可否對應到内分泌上,等等。我覺得人體的複雜程度,要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我相信即使解剖學在今天如此先進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可以修正和擴充的地方。
(作者系華大基因CEO,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基因組學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第三屆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專家組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