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八月二十四日,香港第六代山頂纜車試運營。 (山頂纜車有限公司供圖)
8月27日,暫别市民14個月的香港山頂纜車完成翻新升級工程,重投服務。日常接載乘客往來于中環商業區和太平山之間的山頂纜車,是全球曆史最悠久的纜索鐵路之一,百餘年來承載幾代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
“列車方向:山頂。”随着月台幕門輕輕關上,煥然一新的第六代山頂纜車緩緩駛離中環總站,滿載着歡快的人群開啟了太平山探索之旅。
眼前,路軌時而平緩、時而陡峻,宛如溫和版“過山車”;身旁,叢木節節後退,一片茂密中偶爾出現靈動的雀鳥;擡頭,玻璃天窗寬敞明亮,陽光透過斑駁樹影灑在臉上;回首,浪漫的維多利亞港波光點點,兩岸高樓林立……不到10分鐘,山巅已在咫尺。
“新纜車的車身用上标志性的綠色,代表着文化傳承,也是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纜車緻敬。”步出車廂,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瑛美難掩興奮,直言第四代纜車曾是貫穿自己童年的記憶,“希望新一代纜車繼續為全港的大小朋友們創造美好回憶!”
據介紹,此次翻新升級工程總計耗資7.99億港元,主要包括更換纜車動力、控制及信号系統、纜軌及軌道等。新纜車由多間世界頂尖的纜索鐵道制造商在瑞士打造,車廂作出綜合性升級,例如更大的内部空間、優化了的波浪地闆和更方便殘疾人士的設施,同時也保留了經典的木凳設計和懷舊按鈕等。
第六代山頂纜車路軌全長1278米,載客量由上一代的120人增加至210人。“最特别的是這22個首次開設的下行前向座位,乘客的視野全程對着維多利亞港方向,可将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北岸的景緻盡收眼底。”曾瑛美說。
下山途中,纜車經過最為陡峭的梅道站路段,高達25.7度的傾斜度令幾個坐在前排的小朋友驚呼出聲,6歲的彤彤一邊抓緊爸爸的手,一邊好奇地向外張望。在麥當勞道站附近,已退役的第四代綠色列車和第五代酒紅色列車靜靜伫立在路軌一側。沿途站點中,白加道站是現存最古老的山頂纜車車站建築,2021年被香港古物古迹辦事處評為一級曆史建築物。
19世紀的香港,山頂纜車尚未誕生,居住在半山及山頂的達官貴人們多以人力轎子作為交通工具。1873年,山頂酒店正式營業,為增加客流量,酒店創辦人亞曆山大·芬梨·史密夫提議建造港島纜車鐵路。1888年5月,應運而生的山頂纜車通車,首年載客量已達15萬人次。最早的纜車采用木制車廂,以燃煤蒸汽推動。
曆經滄海桑田,山頂纜車更新叠代,風雨不改地行駛在太平山上,為無數港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帶來愉快體驗。
除了纜車的翻新,此次升級計劃亦涵蓋中環總站的擴建,“無限之眼”“躍動的心”“經典重現”“穿梭時空”和“太平山的綠色寶藏”等五大互動體驗區令大批市民流連忘返,争相“打卡”留念。彤彤和家人亦在沉浸式的幕牆邊玩得不亦樂乎,沿路圖景從微亮的清晨變化至金色的黃昏,有蝴蝶紛飛、野豬漫步,太平山的生機盎然盡顯無遺。
“若說最令我驚喜的變化,要數這座‘無限之眼’雕塑。”順着曾瑛美的目光,一座逾10米高、由澳大利亞華裔女藝術家李林迪創作的環狀鵝卵形銅制雕塑靜立于中環總站外。
在談及創作靈感時,李林迪說:“沒有其他城市如香港一般,能如此完美地表現出天與地、海洋與天空之間的緊密連結。希望這座雕塑,可以成為大家體驗廣闊無垠山頂之旅的起點……”
(本報香港8月2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