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你扔進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
電影《你好,瘋子》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七個正常人莫名其妙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但無論他們怎樣為自己辯白,都無法讓醫生相信他們沒有精神病。
他們氣急敗壞的呐喊、抗争、厮打,等待他們的卻是電擊、鎮靜劑和黑暗的禁閉……
沒錯,最後他們真的瘋了……
不過,這其實是完全虛構的,現實中真正的精神病院并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專業的精神科醫師都受過嚴格系統的科班訓練,每一種疾病的診斷都必須有據可依。以大家最熟悉的精神分裂症為例,最新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規定了如下診斷要點。
你看,要想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不但要滿足如此諸多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中還使用了“至少”“還需”“才能”等限定性詞語。可見,精神疾病其實沒那麼容易誤診。
但是對于非專業人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罹患精神疾病呢?心理學上有一個“病與非病三原則”,非常通俗易懂。
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是否統一
主觀世界即是我們的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認知和反應。因此心理活動必須與客觀現實保持一緻,就像計算機一樣,有輸入才能有輸出,有什麼樣的輸入,才能有什麼樣的輸出。如果一個人說他看到或聽到了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的東西,那麼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便失去了統一性。比如一個學生說他看到一艘船在黑闆上沉沒了,聽到有人在喊救命,那麼他很可能出現了幻覺(幻視和幻聽),這時就可以考慮精神疾病了。
二、内在的心理活動是否協調
人類的心理活動可以分為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等不同的過程,這些過程是一個相互聯系、協調一緻的統一體。比如遇到高興的事,就會産生愉快的情緒;遇到悲傷的事,就會産生悲傷的情緒。如果相反,比如職稱晉升了,卻難過害怕的要死;孩子出車禍了,卻高興的手舞足蹈。這時其心理過程就失去了協調一緻性。在很多重性精神障礙身上,這些特征尤為明顯。
三、人格是否穩定
心理學上的人格又稱個性,是指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總和,是個體在逐步社會化的過程中發展和形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變故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如果穩定性出現問題,就有理由懷疑心理活動出現了異常。比如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突然變得很冷漠;一個非常愛幹淨的人,突然變得很邋遢,而且找不到足以使其發生改變的原因,那麼就很有可能罹患精神疾病了。
好了,現在就來判斷一下自己是不是精神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