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号"老牌名店。其創業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于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迩,求食者趨之若鹜,文人騷客常會于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毛血旺起源于重慶,流行于重慶和西南地區,是一道著名的傳統菜式。這道菜是将生血旺現燙現吃,且毛肚雜碎為主料,遂得名。毛血旺以鴨血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于麻辣味。毛血旺是重慶市的特色菜,也是渝菜江湖菜的鼻祖之一,已經列入國家标準委員會《渝菜烹饪标準體系》。
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名菜,由郭朝華、張田政夫妻創制而成。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為主料,進行鹵制,而後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輔料制成紅油澆在上面。 夫妻肺片,制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适口。
二姐兔丁是四川成都市漢族傳統美食之一,色澤紅亮,形态飽滿,麻辣适口,香嫩回甜,入口細膩、油潤。1990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在當地很有名氣,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
鹵肉鍋魁是四川傳統特色小吃,鍋魁因在曆史奪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鹵肉鍋魁形狀,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在再把鍋魁開一個小口,加做好了的鹵肉,這樣就是鹵肉鍋魁,當然還要加各種調料。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擔擔面,漢族特色面食。"中國十大面條"之一,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說自貢小吃,起源于自貢。用面粉擀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龍抄手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以制作抄手(馄饨)知名的飲食店,1941年由張光武創辦于成都悅來場。取名“龍”字是因為張光武在籌建該店時借用了“濃花茶園”的“濃”字的諧音,也寓有“龍騰虎躍”、“吉祥”、生意興“隆”之意。該店制作的抄手皮極薄,呈半透明狀,大受歡迎。1960年代後,龍抄手遷至春熙路南段6-8号,不僅經營各種品種的抄手,而且增添了茶點等。此後發展成營業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小吃餐廳。1995年,龍抄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内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号”稱号。
鐘水餃始于光緒十九年,創始人鐘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挂出了“荔枝巷鐘水餃”的招牌。以其獨特風味蜚聲海内外,是成都著名小吃。分别獲中國内貿部、中國烹協、全國餐飲綠色工程委員會授予“中華老字号”、“中華名小吃”、“綠色餐飲企鐘業”等稱号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别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
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曆史了。包子應該是中國最普遍的小吃了,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能見到包子,做出名的也很多,成都韓包子便是其中一例。原料特級面粉、肥瘦豬肉、化豬油等及各種調料。韓包子其特色是:花紋清晰,皮薄餡飽,松軟細嫩。
川北涼粉,原為農舍小食,距今已有90多年曆史。川北涼粉自清末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當時,原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制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制作工藝,取其所長并加以改進,涼粉制作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候、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不到一年,陳涼粉便名揚川北一帶,“川北涼粉”也不胫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