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鼋頭渚、靈山大佛、梅園等景點。“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鼋頭”,就是郭沫若用來形容無錫太湖風景的。如此有文化積澱又風景秀麗的地方,肯定也不乏技巧精湛的各類手工藝人和他們的故事。此次,藍海雲平台就專為無錫拍攝了68 條共計300 多分鐘的無錫故事,現與大家分享<讓泥土煥發出生命的藝術>的故事。
泥人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無錫惠山泥人,始于南宋,盛行于明代,具有一千多年的曆史。無錫惠山所産的泥人,以其造型簡練、色彩豔麗、形神俱備的獨特風格而久負盛名。郭沫若先生贊其"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惠山泥人的人物形象靈感主要來源于傳統的戲曲人物、神話傳說和民俗,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來自無錫的阿福形象。惠山泥人的制作十分複雜,對于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壓、貼、鑲、劃、扳、插、推、揩、糊、裝等技藝。
喻湘蓮是惠山泥人藝術的第四代傳承人,40年來,她對無錫惠山手捏戲文彩塑技藝在繼承傳統基礎上潛心研究,不斷提高,不僅修複了大量曆史作品,而且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她參與修複、搶救400多件傳統無錫泥塑作品,保存了這一寶貴的曆史遺産。她創作的許多優秀作品赴日本、美國、奧地利、巴西等10多個國家展出,并被收入《無錫惠山手捏戲文》畫冊。《霸王别姬》《醉罵》等5套戲文彩塑和複制的23套曆史作品被中國民間美術館收藏。《海瑞罷官》《十五貫》等13套戲文彩塑收藏于南京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了她創作的《大阿福》。
(喻湘蓮與惠山泥人)
無錫的泥人阿福,當地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惠山有四隻怪獸,即毒龍、惡虎、臭鼋和刁馬,經常傷害人畜,踐踏莊稼。後來有個天神“沙孩兒”化名阿福入山與四怪搏鬥,四怪被除,阿福亦因流血過多,離開人間。人們捏制了他倆生前形象,以作紀念。大阿福經過曆代藝人的再三創作,栩栩如生,給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無錫惠山泥人阿福)
喻湘蓮做了近一輩子的泥人,她說:“制作技人心要靜,這是自然地流露,如果你隻想到這個東西能賺多少錢就完了,你要想到你這個東西做出來會有多少人喜歡它”。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這項民間藝術也逐漸走出國門,在海外被廣泛傳播,也成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
(形态各異的泥人)
中國傳統的民間技藝不僅要在國内繼續傳承下去,也要傳播到海外,讓更多的國外觀衆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通過藍海雲的努力,無錫的故事已被313 家各種類型的海外媒體采用傳播,抵達受衆超過1 億、覆蓋人口近10 億,以一種獨一無二的傳播方式,獲取了良好的海外宣傳效果,也引起了海外媒體人的熱烈讨論:
“我和我的觀衆都很喜歡藍海雲上的無錫故事,特别是涉及傳統藝術和手工藝主題的内容,角度新穎,表現生動,可以幫助阿聯酋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國,了解無錫”。
——Michael Pansini, 阿聯酋City7 電視台
“盡管許多像BBC、CNN、半島電視台這樣的大型國際媒體機構都在北京設有采訪機構,但他們的關注點都比較“宏大”,與我們這些中小型媒體的關注點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我們更喜歡報道一些“小事”,折射中國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藍海雲上的無錫内容大多恰恰是從小地方着手,‘以小見大’,與我們的訴求不謀而合,為我們報道這些貼近普通人生活的選題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Robert Ingrisano,獨立制作人
“我很喜歡藍海雲上的無錫故事,這些内容我從前從未聽說過。真想看到更多更好的無錫内容出現在藍海雲平台上”。
——Max Thomas-Edmond, 新西蘭,編輯/ 撰稿人
“講好中國故事”一直是一個重大的命題,也是一個難題。藍海雲将國際傳播事業視為己任,帶領中國傳統藝術走出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