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孵化室進行蟑螂卵鞘孵化。受訪者供圖
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噸廚餘垃圾,網友擔心蟑螂成災,專家質疑種群控制與公共衛生問題
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近日,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主任李延榮介紹,目前中心飼養了300噸,共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共計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
章丘區環衛管護中心董科長表示,該項目目前是政府合作項目,政府在工廠土地劃撥方面給了政策上的扶持。
對此,有專家表示,目前蟑螂的人工養殖和可控性仍是新課題。蟑螂會傳播病原體,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講,該項技術是否能保證蟑螂不逃離可控區域依然存疑。
新京報記者 張彤 實習生 陳曉蓓
章丘廚餘垃圾9月實現“蟑螂通吃”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主任李延榮介紹,從餐館、食堂等地方收集餐廚垃圾,包括泔水、廢油等,轉運到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自動分揀裝置,将其中夾雜的鐵具、瓷器、玻璃、塑料等雜質挑選出來後,剩下的有機質垃圾包括餐巾紙,将會被工作人員用制漿機粉碎後打成漿狀,沿着輸送管道運輸到蟑螂飼養室,最終垃圾被蟑螂全部吃掉,整個過程實現自動化操作,無需人工喂食。
據介紹,目前中心飼養了300噸,共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1隻重約1克,每隻每天能吃自身重量5%的垃圾,每天共計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而新廠已經投産建設2個新車間,每個車間占地6300平方米,下月竣工,11月将完成飼養2000噸、20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00噸餐廚垃圾的目标。
李延榮說,預計2019年年初将建成另外2個車間,屆時,每天處理餐廚垃圾200噸,蟑螂數量達40億隻。李延榮表示,“實際上,9月5日章丘區所有餐廳、食堂産生的餐廚垃圾60噸就可以被中心的蟑螂完全吃掉。”
章丘區環衛管護中心董科長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章丘區總垃圾産量為600噸,其中餐廚垃圾60噸。目前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能夠處理15噸,約占全區四分之一的餐廚垃圾。董科長表示,一般處理垃圾主要用填埋。不僅浪費土地,還會産生污水,導緻環境污染。目前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屬于政府合作項目。
蟑螂吃垃圾屬政府合作項目
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主任李延榮介紹,處理餐廚垃圾的傳統方式是厭氧發酵和填埋等,厭氧發酵技術是利用垃圾産生的沼氣發電,且隻針對液态垃圾,對固體垃圾作用甚微,投資成本高。在研究初期,也曾利用黃粉蟲、蠅蛆、蚯蚓等生物處理,但此類生物屬于完全變态生物,進食時間短,食量小。經過多次試驗研究,“美洲大蠊”不僅個頭大,進食多,生存周期長達11個月,繁殖速度也很快,平均每2天就産一次卵,可孵化16隻幼蟲。
在章丘區政府網站一篇名為《濟南市食安辦對我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區工作進行驗收》的文章中寫道,“成立章丘區餐廚垃圾生物處理中心是章丘區作為第二批創建省食品安全先進區試點單位做出的特色亮點工作之一。”
章丘區環衛管護中心董科長介紹,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是章丘區環衛管護中心和山東巧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政府對此給予相關政策扶持,“新廠在八月會投入使用,政府劃撥了90畝土地。”
1 為何要用蟑螂處理垃圾?
買賣廚餘垃圾非法,蟑螂處理可做蛋白飼料
對于廚餘垃圾的來源問題,李延榮表示,目前環衛部門規定,餐廚垃圾中的泔水買賣屬于非法行為,目前蟑螂每天吃的餐廚垃圾由章丘區環境衛生管控中心收集後運送到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對于垃圾收集,中心沒有付出費用。
“目前我國的動物蛋白飼料非常缺乏,基本都是進口,缺口非常大,我們自己能生産出來,有很大的市場。”李延榮說,現在蟲子制作成昆蟲蛋白飼料的比例為1:1,即1噸蟑螂加上蟑螂所産生的卵鞘,便可産生1噸昆蟲蛋白飼料,蛋白含量在72%左右,現今市場上,一噸1級動物蛋白飼料的售價在1.2萬-1.5萬元之間。
他說,“目前,我們每處理1噸餐廚垃圾,就能享受政府200多元補貼,此外,1噸餐廚垃圾變為昆蟲蛋白飼料可有700-800元利潤,将來的盈利是非常樂觀的。”
2 蟑螂大量繁殖是否會成災?
生物防逃逸技術申請國家專利,食蟲魚防逃脫
人們提到蟑螂總會引起不适。相關新聞一出,便有網民表示,自己居住在章丘區,這麼多蟑螂會不會跑到自己家裡。李延榮表示,此前世界上沒有使用蟑螂處理餐廚垃圾的先例,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在研究過程中申請了40多項國家專利,其中包括蟑螂飼養廠采用的三重生物防逃逸技術。
他說,“美洲大蠊”本身喜歡高溫高濕、黑暗的環境。因此,在養殖場的建設中基本沒有窗戶,隻留有少量的通風口,并已經用鋼絲網封閉住了。牆壁上有噴水開關,地下養殖食蟲魚類,當蟑螂爬到牆壁上,就會被水沖到池塘中,被魚類吞食,此外,養殖場周邊有85厘米寬水溝,溝内同樣飼養食蟲魚類,防止蟑螂逃脫。
3 蟑螂變飼料對人是否有害?
蟑螂體内分解酶可處理毒素,養殖符合相關規範
李延榮表示,“美洲大蠊”不是外來物種,早在漢代已經進入我國,在南方比較常見,系食腐性昆蟲。“此前就有小規模飼養蟑螂制藥的例子,對付腐敗有機質是它的強項,經過體内的酶分解,不會有毒素存留在體内,是無毒的。”
對于外界對于病蟲害問題的擔心,李延榮表示,目前我國關于飼養使用規定标準為:無沙門氏菌、無大腸杆菌,個體黴菌不突破2萬個。而使用蟑螂做成的昆蟲蛋白飼料,經檢測,沙門氏菌、大腸杆菌含量為0,黴菌數量為40左右,符合飼料使用規範。
李延榮稱,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他們提出了“章丘方案”和“濟南模式”,希望能夠在全國推廣。他表示,這種技術前期的投産建設成本高,人們對蟑螂的接受程度低,“大家對蟑螂有很多誤解,推廣要看大家接受程度。”
■ 專家說法
衛生和種群控制仍存疑
環保學者、垃圾問題研究學者毛達表示,動物消化餐廚垃圾并不新鮮;如果該種方法的經濟價值高,仍有它存在的意義。但是,蟑螂在人工環境下的存活以及對于蟑螂種群的有效控制都是新課題。毛達認為,目前餐廚垃圾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分類而不是技術。“哪怕沒有蟑螂,現在也有技術可以處理這些廚餘的有機垃圾。”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員李皓博士對用蟑螂處理廚餘垃圾表示反對。“廚餘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發酵成甲烷。利用動物消耗廚餘垃圾是不能解決工業城市産生的垃圾。”李皓博士說,将廚餘垃圾發酵成能源是國際上認可的方式。我國在這項技術上也是成熟的。蟑螂會傳播病原體,比如蟑螂本身就攜帶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講,該項技術是否能保證蟑螂不逃離可控區域依然存疑。
面對質疑,李延榮表示,蟑螂養殖場中有分離裝置,會把蟑螂的糞便、卵鞘以及不能活動的蟲體自動化分離,幹燥的糞便是有機肥料,而卵鞘和蟲體則經過烘幹滅菌後,将制作成昆蟲蛋白飼料,因此不會産生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