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這些官名想必大部分人在關于清朝的小說或電視劇中都早已有所耳聞。那麼這兩個職務究竟是幹什麼的?他們又相當于現在什麼官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
内閣大學士
清朝入主中原後,效仿明制,将原來的内三院改為内閣,并設立内閣大學士之職。順治十五年(1658年)規定,大學士以殿閣名入銜,分别為: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原來的“四殿二閣”改為“三殿三閣”,按實際權力和地位排名依次為: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清朝内閣大學士的官階最初定為滿人一品,漢人二品。順治十五年(1658年)後都改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又都提升至正一品。
内閣大學士是文官之首,相當于古代的宰相,被授予此項職務者不僅位極人臣,而且享有極高榮譽。無論是同僚還是下級,都會尊稱内閣大學士為“中堂”,即便大學士還有爵位頭銜,依然會以“中堂”相稱。
内閣大學士的主要職能是輔佐皇帝,處理機要事務,随時備皇帝召見。此外,内閣大學士還充當着協調者的角色,平衡内廷皇帝和外廷官員集團之間的關系。此外,内閣大學士一般還兼任六部尚書。不過後來軍機處成立,内閣大學士處理機要事務的權力都移交至軍機處,大學士遂變成沒有實權的榮譽頭銜。
從行政級别上來看,清朝的内閣大學士相當于現在的總理。從實際職能上來看,内閣大學士又相當于現在分管各個部的副總理。
軍機大臣
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正在對西北用兵。由于内閣位于太和門外,不方便皇帝親授機宜。為了提高效率,雍正皇帝下令在隆宗門内設立軍機處(初名為“軍機房”)。軍機處最大的特點在于“有官無吏”,裡面的全部工作由軍機大臣主持。
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人員從親王、内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等官員中應召入值。軍機大臣皆為兼職,不設固定名額。軍機大臣初設時隻有三人(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後來最多時達到了十一人。軍機大臣排名一般以在朝廷中就職的官位高低為序,最高長官為領班軍機大臣(也稱“首席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最初設立時的職能是承命拟旨,參與軍務。但後來皇帝認為由軍機大臣輔佐更有利于中央集權,因此逐漸擴大了軍機大臣的權限。于是軍機大臣成為了總攬所有重要軍政事務的崗位,原先内閣的權力中樞作用被逐漸架空。
從職能上來看,軍機大臣相當于現在的中央書記處書記。值得一提的是,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朝設立了總理衙門(全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最高長官為總理大臣,一般都由領班軍機大臣兼任。因此領班軍機大臣也相當于現在的總理。
參考文獻:《中國官制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