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論語(十二章)(選擇性必修)
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麼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禮何?
2.在《<論語>十二章》中,“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兩句最能體現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3.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5.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質”對“君子”下了定義的句子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7.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仁以為己任”和“死而後已”。
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篑是因為“吾止也”,而能夠持之以恒是因為“吾往也”。
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分别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因為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還可以團結群衆,抒發不滿。
1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強調詩的重要性,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還可以“迩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14.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做事和說話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認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說話要謹慎。
15.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吃飯、居住、做事和說話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後,還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認為隻有這樣才是好學的表現。
1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要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複禮為仁”。
17.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1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8.大學(節選)
1.在《禮記·大學》中,闡述無論天子還是百姓,都應該修身養性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要治理好國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養,《禮記·大學》中,表達這個意思的句子是“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3.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緻知”理論來自學《禮記·大學》,該文通過“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三句,揭示隻有探究萬物,才能獲取知識,才能意念真誠,才能心思端正。而這些是修養品德的前提。
4.《大學之道》中,用“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兩句強調家庭經營有序與國家治理上軌道的重要性。
5.《禮記》中《大學之道》一篇中用三句話概括了大學的道理:“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6.《大學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句,強調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為做人處世的根本。
29.無衣
1.《無衣》中,描寫将士們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趕赴戰場的句子是: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無衣》中,描寫将士們團結友愛,同穿襯衫的句子是: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3.《無衣》中,描寫将士們團結友愛,同穿下衣的句子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4.《無衣》中,描寫将士們修理矛戟,準備一個行動的句子是: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5.《無衣》中,描寫将士們團結友愛,同穿戰袍的句子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6.《無衣》中,描寫君王要發兵了,要修理好戈矛準備戰鬥的句子是: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7.有人說《無衣》這首詩的語言有強烈的動作性,主要表現在“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三句上,這使人想象到戰士們在磨刀擦槍,舞戈揮戟的熱烈場面。
30.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表明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的句子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3.《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隻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5.《春江花月夜》中寫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6.《春江花月夜》中寫出不知有幾人能乘着月光回家,隻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7.《春江花月夜》中寫出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别恨的句子是: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8.《春江花月夜》中,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隻有大江急流,寫出了江月有恨,流水無情的句子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9.《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的句子是: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0.《春江花月夜》中“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寫出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隻剩下思婦站在離别的青楓浦憂愁的句子是: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11.《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的句子是: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12.《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傳說托鴻雁、鯉魚捎書帶信,但此時沒有用的句子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31.将進酒
1.在《将進酒》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兩句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自信、豪邁、灑脫的詩人形象,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
2.在《将進酒》中, 詩人舉曹植為例,表面上是在談喝酒,實際上是表達了和曹植一樣遭人排擠、有志難展的憤懑之情的句子是:“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3.在《将進酒》中,“酒”是全詩的核心話題,也是詩人的感情寄托,其中從“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一句可以看出詩人酒量之大,酒氣之豪,“将進酒,杯莫停”兩句則可以看出詩人勸酒時的直率與豪爽。
4.在《将進酒》中,詩人以黃河之水開篇,氣勢磅礴,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句子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5.在《将進酒》中,詩人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人生易老、時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6.《将進酒》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屢遭失敗之後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的詩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7.《将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兩句是詩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憤慨之語,充分肯定“飲者”的地位。
8.《将進酒》中抒寫萬古寂寞之愁的詩句是: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9.《将進酒》中“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兩句是詩人酒後的狂言,也是酒後的真言;是詩的豪放,更是詩人的憤激。
10.《将進酒》表現作者對權貴的否定,又無改變現實,以消極的辦法反抗的詩句是: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11.《将進酒》氣勢驚人,以時間空間範疇誇張,以比喻來表現人生易逝,将黃河的永恒偉大反襯生命短暫渺小脆弱的詩句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2.《将進酒》舉古人為例,呼應隻有飲者留其名,表現自我憂憤不平的句子是: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13.《将進酒》中由悲而樂,表面上宣揚及時行樂,實為宣洩憤激之情,暫時沉醉酒鄉的詩句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14.《将進酒》一詩中,情緻漸緻狂放,與開篇的悲相關合,萬古愁的含義更顯深沉,表現詩人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32.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1.蘇轼《江城子》開頭三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
2.《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一詞中,表現詞人夢裡歸鄉,與妻子相見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形的兩句: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3.“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轼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他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凄清幽獨,黯然魂銷。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4.王弗逝世後這十年間,蘇轼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到密州後,又逢兇年,忙于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已極。容顔的蒼老,形體的衰敗,這時他才四十歲不到,卻已經“塵滿面,鬓如霜”。明明她辭别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應不識”,這是一種絕望的假設,深沉、悲痛,而又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