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風筝很多人認為其來源于中國,後來才流傳于世界,事實上現如今早已無法證明這種說法,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制作過類似的木質闆的風筝,古書上有一句話“斫木為鹞,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說的就是墨子研制了三年,後終于用木闆制成了一隻木鳥,但隻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隻“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國最早版的風筝,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的曆史了。後來東漢期間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坊間才流傳以紙來做風筝,以此被稱作為“紙鸢”。所以說中國的風筝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
風筝有很多叫法,風鈴、紙鸢、木鴛等等,最初的風筝經常被作為軍事上的工具,用于三角測量信号、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同時也有放晦氣的一說。在紙鸢上系上鈴铛,其鳴如筝,故叫做”風筝”.看似簡單地風筝,從選材、制作到遨遊于天空,凝聚的是一代代風筝制作師傅的心血與智慧,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珍貴的童年記憶。而風筝之所以這樣被人們喜愛,不僅僅是在放飛時的樂趣,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淨化我們的心靈。
2、蟲形風筝
3、水族風筝 如青蛙、金魚、鲶魚、雙鯉魚、螃蟹、蝌蚪、龍蝦、海貝等。
4、人形風筝 包括各種神話人物、曆史人物、戲劇人物,
5、文字風筝 如雙喜字、福字、壽字等。
6、器形風筝 如花籃、扇子、花瓶等。
7、幾何圖形風筝 如瓦片、五角星、六角形、圓形等等。
(二)按照風筝的構造分類:
1、硬翅風筝 用上下兩根竹條做成翅膀的風筝,如沙燕等。
2、軟翅風筝 用一根竹格支撐翅膀上沿,翅膀上沿不設竹條,放飛時,翅膀下沿随風飄蕩,故稱軟翅風筝。
3、拍子風筝 造型基于平闆形的風筝。
4、直串風筝 由若幹個單元聯接成串的風筝。
5、桶形風筝。6、半挑風筝。7、軟風筝。
其實在1990年左右有一個美國人叫cory.R,他對快艇滑水非常有興趣,後來又接觸到飛行傘型風筝,他認為大型風筝的拉力相當大,應該可以取代快艇拉着人在水面上滑水,但是最終沒能普及;
幾年後,法國有2兄弟發展出一種專門供人在水面操作的風筝,其外型與飛行傘型風筝類似,1998年起在美國有人發展出kitesurfing或kiteboarding,法國人叫它flysurfing,而國人将它翻譯為風筝滑浪或風筝沖浪。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這項混合了特技風筝、帆闆、沖浪、滑水、滑闆等多種運動元素的活動已經風靡全球。
可見風筝的在其它領域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