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蔔”部的一個漢字“貞”。“貞”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貞”,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
貞(貞)。讀zhēn(舊讀zhēng,已經不用)。《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貞,蔔問也。從蔔,貝以為贽。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本義是蔔問。關于造字,貞字的造字原理許慎記錄有兩說:
其一,會意字,以“蔔”和“貝”會意。蔔問,并以貝作為蔔問的禮品。這裡的“贽”本指初次拜見尊長時的禮物,借指蔔問神明所用的禮物。
其二,形聲字。郭沫若《蔔辭通纂考釋》:“古乃假鼎為貞,後益之以蔔而成[上蔔下鼎](貞)字,以鼎為聲。金文複多假[上蔔下鼎]為鼎……鼎貝形近,故鼎乃訛變為貞也。”我們認為這種說法可信。我們可以看一下貞字的字形演變:
(貞字的字形演變)
在甲骨文中,鼎字被大量借用作貞,甲骨文“前辭”中的“某某蔔某貞”、“某某蔔貞”、“某某蔔、在某貞”等都離不開“貞”字。如圖:
(甲骨文中的貞字)
後來為“貞”造了專用字“[上蔔下鼎]”,其實就是在“鼎”上加了一個“蔔”字,甲骨文、金文、春秋金文都接受了這種字形,後來聲部“鼎”發展為“鼎”省聲,慢慢由“鼎”變成了“貝”,于是就成了“貞”,簡化後成為“貞”。所以,“貞”應該是“從蔔、鼎省聲”,是形聲字。它跟“貝(貝)”沒有關系,所謂的“貝以為贽”是附會之說。
這裡的“京房所說”中的“京房”,指的是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創始人,學者,本姓李,字君明,推律自定為京氏,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他雖是今文學家,但他關于“貞”的造字原理的說法是正确的。
貞的本義是蔔問;占蔔。《周禮·春官·天府》:“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惡。”鄭玄注:“問事之正曰貞。”冬十二月,陳設玉器而占蔔明年年成的好壞。
(上古的占蔔)
貞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易》卦的内卦,即下三爻。《書·洪範》:“乃命蔔筮……曰貞曰悔。”孔傳:“内卦曰貞,外卦曰悔。”即:教導他們蔔、筮的方法……卦象有的叫做“貞”,有的叫做“悔”。《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杜預注:“巽為風,秦象;艮為山,晉象。”孔穎達疏:“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為内,上為外。此方貞風悔山,知内為貞外為悔。”意思就是:《蠱》的内卦是風,外卦是山。如圖:
(蠱卦的卦象)
(2)堅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釋名·釋言語》:“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易·系辭下》:“吉兇者,貞勝者也。”處在吉利或兇險時,必須安常守正,才可穩操勝算。
(3)舊稱女子未許嫁曰貞。《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女子不許不嫁,到十年後出嫁。
又指無牝牡之合。實際上這就是貞操、貞潔的最早來源。《淮南子·說山》:“貞蟲之動以毒螫。”高誘注:“貞蟲,細腰蜂蠃之屬,無牝牡之合曰貞。”古人由于觀察不夠細緻,認為細腰蜂(又名土蜂,蜾贏、螟蛉蟲)隻有雄蜂,沒有雌蜂,所以它的繁殖沒有牝牡之合(即沒有交配行為),完全靠收養其他蟲類為後代,于是稱細腰蜂為“貞蟲”,甚至稱細腰蜂這種認領其他蟲類為自己孩子的習性為收“螟蛉義子”。
(細腰蜂)
實際上當然不是,細腰蜂也是有雌雄交配的,并且雌蜂是把蟲卵産在蜂房後,捕捉其他蟲類儲備在蜂房,麻醉之後(并不是殺死,這樣有保鮮作用)給自己的孩子充當食物。關于這一點,清代學者郝懿行已經注意到了,并且對古人提出了批判,認為古人“察物未精”。
引申擴展到人類的男女,沒有男女之合行為,即保持貞潔,又特别對女子提出要求,指女性不失身,或在婚姻上“從一而終”的操守,于是有了“貞操”的概念,再發展,“貞操”在現代在一夫一妻制的基礎上,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忠貞,即夫婦雙方共守貞操,潔身自愛,最後“貞操”再度引申,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已經與性無關了。
在舊時,稱婦女的“貞節”的“貞”也來源于此。《史記·田單列傳》:“貞女不更二夫。”貞烈的女子不會改嫁給第二個丈夫。甚至為了表彰這種行為,還有“貞節牌坊”等事物出現。
(貞節牌坊)
(4)忠,真誠。《荀子·子道》:“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兒子一味聽從父親,怎能說這兒子是孝?臣子一味聽從君主,怎能說這臣子是忠?要弄清楚了聽從的是什麼,才可以叫做孝、叫做忠。
(5)正。《廣雅·釋诂一》:“貞,正也。”《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孔傳:“貞,正也。”天子賢明了,天下諸侯國都會歸正。
(6)當。《廣雅·釋诂三》:“貞,當也。”《楚辭·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屈原畫像)
(7)通“桢”。“貞幹”即“桢榦”。比喻骨幹。《易·乾》:“貞者,事之幹也。”
此外,貞還是姓氏。《萬姓統譜·庚韻》:“貞,見《姓苑》。宋貞德林,端平初判汀州。”
貞的小篆寫法如圖:
(貞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623,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