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中醫體系裡面稱為“表證”。表證是什麼意思呢,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是一切在體表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表。中醫髒腑理論中肺是主表的,就是主管皮表,所以說當我們感冒了都會有咳嗽、咳痰、氣喘等肺系病症。我們的皮表有玄府(汗孔),它是身體内部與外部交換的一種場所、屏障,可以排除汗液、廢物、以及熱量等等,當然也可以阻擋外部的邪氣入侵。
當我們從外面回來淋雨、受寒了之後,家裡面的老人經常說的話就是:“快來給你熬了一碗姜湯,趁熱喝了發發汗、驅驅寒”。喝了之後就感覺全身暖和舒服,就不會發燒感冒。那麼為什麼要喝碗姜湯驅寒呢?寒在哪裡?怎麼偏偏姜湯就能驅寒?
當人們受寒之後,是不是皮膚會收緊,甚至全身起雞皮疙瘩,或者發抖。這其實就是人體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但是這種人體自我調節的能力有限,受寒輕的,可以經過自我調節而不發病,但是一旦受寒超過自身調節能力之外,這時候就會出現發燒,感冒等症狀。受寒之後首先是我們的皮表受邪,皮表受寒而緊收,玄府閉塞,這時的狀态就是剛開始受邪,這時候喝一碗姜湯發發汗、驅驅寒就能病好。這時候人們常常會流清鼻涕,打噴嚏,而不會有黃鼻涕,咳黃痰,咽喉疼痛等症狀。這是為什麼呢?
上面我們講了,皮表是人體内外交換的場所、屏障,可以排,也可以擋。剛開始受寒皮表閉塞,同時人的身體内部是不是在一直新陳代謝在活動,裡面一直在産生熱量,然而這些廢物、汗液、熱量本應通過皮表汗孔排除體外,以保持内部平衡。但是現在我們因受寒皮表閉塞,這些功能都喪失了,廢物、汗液、熱量都排不出去,淤積在體内,時間一長體内熱量增多,就會出現咳黃痰,流黃鼻涕,嗓子疼等症狀,這時候往往有些都認為時風熱感冒,就吃一些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的藥物,吃來吃去沒有一點效果,有的甚至一看出現發燒了,就馬上去醫院輸液,你想想看你是因為受寒了皮表閉塞而産生的内熱,你再去往血管内輸那麼多冰涼的液體,這不是寒上加寒嗎。
受寒之後,出現這種流黃鼻涕、咳黃痰、嗓子疼的症狀,不能稱之為風熱感冒,頂多算是有熱象,其本質還是表寒閉塞導緻的有熱象。臨床可以看到開始感冒沒有明顯熱象的,可以分為表寒為10分内熱0分,這時候直接解表,用麻黃湯或者葛根湯等就可以。待到病情進一步發展這是表寒可能有8分内熱2分,身體不那麼怕冷了,覺着稍微有點汗出,但是不徹底,這時候用點桂枝湯或者桂枝麻黃合方就可以病好,再後面可能不覺着冷,出現了明顯的咳黃痰,流黃鼻涕,氣喘汗出等症狀,這時内熱可能就達到5分左右甚至更多,可能就會用到麻杏石甘湯。後面我們還有治療外寒内飲的小青龍湯,不汗出而煩躁的大青龍湯等等。
總之臨床上千萬不要一見到流黃鼻涕、咳黃痰、嗓子疼就說是風熱感冒。具體治療還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