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就“土坑酸菜”緻歉,已取消與插旗菜業一切合作。圖/康師傅社交媒體官方賬号
據央視報道,湖南插旗菜業為一些方便面企業代加工“老壇酸菜包”,号稱老壇工藝,足時發酵。該企業标準化腌制池腌出來的酸菜是用來加工出口産品的,“老壇酸菜包”裡的酸菜則是從外面收購來的“土坑酸菜”。
視頻顯示,工人們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幹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業收購時,插旗菜業并不對衛生指标進行檢測。
目前,多家電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壇酸菜”相關商品。當地也已對曝光企業采取查封措施,對相關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并對涉事企業的相關人員予以控制。
3月15日晚,康師傅發聲明緻歉,稱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是其酸菜供應商之一,公司已立即中止其供應商資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産品,配合監管部門調查與檢測。統一企業也連夜發布兩份聲明稱,湖南插旗菜業不是統一企業的供應商,與統一企業沒有任何關系。公司已約談統一酸菜包供應商的負責人,将對供給統一企業的酸菜包全面檢測。
當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影像從視頻中播放出來時,相信不少曾經吃過“老壇酸菜包”的人已經開始感到不适。誰能想到,自己曾經吃過的“美味”竟是這樣的制作方法。
這般“老壇酸菜”的“加工手法”,令人瞠目,不僅影響食品安全,也違背了企業倫理。不僅如此,這還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并且還有可能危害土壤環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土坑”腌制酸菜會用到鹽,如果操作不規範,會使大量鹽水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及周圍土壤環境,也可能違反《環境保護法》等法規。這值得引起更為廣泛的關注。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涉事企業在酸菜制作過程中是有“兩個标準”的:标準化腌制池腌出來的酸菜是用來加工出口産品的,而不出口的酸菜則用“土坑”進行腌制。
“兩個标準”的背後是處罰标準的不同,涉事企業有關人員就表示,“國内的産品到了消費者手裡面,有一點樹葉,頂多罰一千(元)兩千(元),這個如果到國外去了,至少是罰十萬(元)。”
也因此,除了在輿論嚴厲譴責、執法部門對涉事企業和責任主體依法嚴厲處罰之外,針對類似“兩個标準”的現象,也需要在制度層面建立起高規格的标準。隻有提高處罰力度,讓違法者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能提升企業對于食品安全的敬畏心,進一步杜絕此類企業的僥幸心理。
此外,報道還顯示,“土坑酸菜”還存在防腐劑超标等問題,“夏天的時候,一般會超兩到十倍。”這樣觸目驚心的景象在放大對消費者的心理刺激程度之餘,無疑也在現實中進一步危害着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針對此類現象,當地執法部門在接下來的執法過程中顯然要更為精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把好每一層關卡。
與此同時,各地不妨舉一反三,加大對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加大對食品加工企業,特别是一些小作坊的抽查力度。暢通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機制,對于不合格的企業,要依法堅決予以處理,該整改的立即下達整改指令,該關停的也絕不能手軟。
都知道,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要想杜絕此類亂象,根本上還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尤其是在日常執法層面,容不得偷懶。此事曝出後,不少網友追問,涉事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并不小,本就該是重點監管的企業,為何當地執法部門此前沒有發現并打擊類似現象?
所以,從更廣泛層面看,“老壇酸菜”事件所折射出的,是一些地方食品安全監管層面依舊存在很大漏洞。“亡羊補牢”在任何時候都不晚,也因此,當地亟須梳理、完善相關監管機制,從監管層面杜絕此類亂象的再次發生。
而在此事之後,對類似于插旗菜業這樣“雙标”的企業,相信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以市場化意志倒逼企業規範經營。
新京報評論員 | 馬小龍
編輯 | 李潇潇
實習生 | 韋柳伊
校對 | 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