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學生們數量的增多,企業的可選擇性也更大。在學曆不斷被稀釋的當下,如果沒有名校學曆的加持,在面試時也無法獲得主動權。
企業招聘,尤其是一些小型企業,不像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會在招聘時直接告訴大學生們相關的福利待遇。相反,私企一般沒有太複雜的筆試考核,直接就是填完簡曆安排面試。并在與面試者的交流中,确定是否錄用。
“你可真敢開口要”!二本生期望薪資6000 ,被面試官直接開怼
面試是大學生們求職的必然經曆,不論是校招,還是社會招聘。要想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除了要有足夠的學曆和能力外,面試時的綜合表現也是企業衡量的标準之一。相對應的,與面試官的交流,也有一定的技巧。
一名大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求職經曆。他進行的是網上面試,雖然前期溝通都很順利,但最後卻因為回答了内心真實的期望薪資,最後被拒絕。
該網友畢業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與985、211等名校自然無法相提并論,但自己好歹也是本科學曆,與大專生相比,他自認為還是有優勢的。況且,他對自己的綜合能力也比較自信,所以在面試官詢問期望薪資時,他并未做思考,直接就回答了内心的真實想法:6000-8000。
沒想到面試官卻一點兒面子都沒給,直接回怼道“你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二本,你要這麼多?你是真敢開口啊”。随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面試官以不适合為由拒絕錄用。
三流大學畢業的二本生,正常應該拿到多少工資呢?6000 是天方夜譚嗎?
面試被拒,是很常見的事情。即使是求職者的表現讓面試官極為不滿意,但一般也不會當着面試官的面兒直接開怼,尤其是像該面試官這種赤裸裸的嘲諷。
學曆隻是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如果公司在招聘時并未特别要求院校類型,那就不應該存在這麼明顯的歧視行為。再者,即使是985名校生,也有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不應該一棍子打死。
那麼二本生的畢業薪資到底是多少呢?要6000 真的多嗎?其實這個要分崗位、分地域,如果是在發達地區,且專業性要求更強的崗位,這個應該是差不多的薪資範圍,畢竟再降一檔就是4000-6000了。
但如果隻是在中小型城市,且工作的可替代性更強,這個工資檔位确實有點兒高。企業如果能提供這個工資,完全可以招聘更高學曆的人才,特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但不管怎樣,面試官直接嘲諷該學生的行為,也失了HR的風範。
大學生求職面試有技巧,回答問題時要考慮面試官意圖,并結合自身條件回答
面試是一項非常考驗人能力的環節,大學生在面試時的狀态、語氣等都會影響面試官對求職者的判斷。尤其是和面試官互答互問環節,更要注意技巧,既不誇大,也不妄自菲薄。
尤其是面對薪資問題時,這是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求職者當然希望工資越高越好,而企業卻希望以最低的勞動成本招到最合适的人。如果回答過高,則會被認為狂妄自大,萬一被HR直接拒絕,就得不償失了。
但如果降低身價,回答得太低,也會讓面試官懷疑你的能力是否能勝任,或者是對過往工作産生質疑。正确的做法是确定自己内心可接受的最低薪資,然後根據市場行情,往上加1000-2000,這樣就給了企業和自己一個緩沖空間。
此外,面試時如果讓求職者向面試官提問,盡量不要直接說“沒有問題”,也不要問關于薪資、加班的問題,因為如果決定錄用,這些東西自然會在簽訂就業合同時詳細告知。大學生們應該關注企業内部培訓、員工晉升等方向的問題,既能了解日後的發展前景,也能讓面試官看到求職者的上進心。
筆者寄語:無論是二本生還是名校畢業生,學曆隻是一塊兒敲門磚,至于敲哪個門,就需要根據學生自己的定位來看。進入職場後,更加看重的還是個人的業務能力。所以大學生們還是在保證個人技能的同時,盡可能地提高學曆水平。畢竟,學曆越高,可選擇性空間也更廣,在跟面試官交流時,也更有底氣,不至于因學曆問題被人直接開怼!
話題:你對該HR的說法怎麼看?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