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皇島,提起“海燕”,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楊立平這個名字,也在不同場合聽人提起多次。但是關于他的創業故事,之前卻好像從未在媒體上見到,雖然他和很多媒體人都很熟。于是感覺裡,這是一個低調做事的人。
見面的下午,邊喝咖啡邊聊,天南海北,不知不覺就過了4個小時。當時的感覺,他是一個見多識廣但不事張揚的人。
回來琢磨着怎麼寫這個人,一時感覺有些龐雜,不知從何落筆。想起臨走前他拿給我們的小冊子《海燕20年——從“心”開始》,便拿出來翻看。這一翻,就很是驚訝,驚訝于“海燕”員工的文筆,更驚訝于蘊藏在這文筆之後的創造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那是6年前的小冊子,海燕到今天已經飛翔了26年。是什麼讓“海燕”越飛越高,越飛前景越廣闊?忍不住一篇篇細讀。讀完,對這個人更多了幾分好奇——他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把這麼多厲害角色收于麾下?
“31年,我隻做了一件事,旅遊。”
“我喜歡為别人設計旅遊,既要省錢、舒心,又要與衆不同。”
“做旅遊的人制造美麗的相遇,為别人創造快樂,總是心生美好,傳遞愛心。”
在言談話語間,我們重回時光隧道,找尋時代的氣質與人的故事。
危機,為創新打開機遇之門
1990年,海港區海浪花市場門前擺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擺着一張由五花八門的照片、各種風光剪貼報組成的剪貼闆,剪貼闆旁邊的一張紙上用毛筆寫着五個大字“華東五市遊”。這是秦皇島第一個“華東五市”旅行團收客的場景。
将近30年前的中國,大多數人還沒有自費旅遊的概念,所以楊立平和同事20天擺地攤式地守株待兔,加上個别盯到家裡重點做工作,最後能有19個人、一人花300多元組團成行,已經算是空前的勝利。
今天的“海燕”一天發多少團,楊立平已經幾乎沒有概念,隻知道每天都是幾百、幾千人在往外走。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行業經曆了等市場、找市場和創造市場的過程。楊立平恰恰是一個能不斷創造市場的人。作為一個創新者,他似乎總能幸運地站在跨界交融之處。在他眼裡,最具挑戰的是站在危險與機會的交界點,在危機中發現機遇,正所謂危中有機。
2003年,“非典”襲來,整個旅遊行業在春天裡經曆了寒冬。4月20日,秦皇島市旅遊局下令停止一切組接團業務,“海燕”員工放假,每月發放300元的最低生活補助。
當年的6月初,“海燕”聯合秦皇島市十大景區,在秦皇島市政府啟動的“秦皇島人遊秦皇島”活動中,首次推出“十大景區通票”。市民在人民廣場排長隊購買,此舉被中國旅行社譽為“危機中抓住機遇的典型範例”。這一營銷模式至今仍在被模仿,“秦皇島旅遊一卡通”已涵蓋三十多家景區。
“非典”期間,“海燕”幾個不甘寂寞的年輕人,繼續着從3月份開始的網站建設,“非典”解禁,網站(秦皇島旅遊網)運營,長長的訂單讓第一次觸網的海燕名利雙收(網站被譽為河北省優秀旅遊網站和秦皇島四大網站之一),更為它與網絡科技今後的進一步親密接觸埋下了伏筆。
今天的楊立平回想起來,他每一次事業上取得的重大突破,都與時代的重大事件相連: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先是危機讓他認識到一些事物的重要,有所把握,而後當機遇期來臨,他便以大手筆運作。
危機更能激發他的靈感。來來去去的言語間,能夠感覺到,楊立平是一個偏感性的人,他對自己的直覺、靈感和判斷力充滿信心。
而“海燕”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秦皇島第一,也恰恰在不斷印證着這種自信:
1996年,第一個開辟俄羅斯入境遊市場,既是秦皇島“俄遊”市場的開拓者、領舞者,又是北戴河“俄團”接待模式的創建者;
1999年,第一個用大批量、高密度的旅遊專列打開河南客源市場;
2003年,“非典”過後,第一個啟動市場,第一個聯合十大景區發行通票,第一個嘗試電子商務,第一個組織港澳遊專列;
2004年,引進第一架俄羅斯包機飛入秦皇島;
2008年,第一個運作奧運觀禮大型旅遊專列;
2013年,在淘寶網開通華北地區第一家旅遊店鋪;
……
發展,是創新堅實的基礎
2013年,對于旅遊行業來說,似乎又一個寒冬來臨——因公團隊急劇下滑。
在又一次的危機面前,“海燕”快速轉型。
10年之後的2013年,“海燕”再度觸網,這次它給自己插上了網絡科技的翅膀,實現了騰飛。
從淘寶網店鋪、去哪兒網店鋪的試水,到利用“智遊寶”的先進技術和全國分銷功能,創建“來吧⋅秦皇島”線上平台,再到攜程、同程、驢媽媽、美團等大型電商開始分銷“來吧⋅秦皇島”線上産品,将線上客流導到線下,“海燕”在互聯網 旅遊、線上 線下的完美結合中,走出一條獨特的智慧旅遊之路。
“2017年,‘海燕’傳統組團業務營業收入是5900多萬,智慧旅遊營業收入3700多萬。2018年,智慧旅遊的業務将首次超越傳統組團業務。”楊立平低調而自信。
為什麼“海燕”總能站在市場的前沿?
“創新,是‘海燕’的活力之源”。楊立平自己總結。
“大頭,又‘聰明絕頂’,他總是一拍腦袋就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新點子,于是,‘海燕’總是站在市場前沿。”這是海燕員工對他們的“楊老大”的評價。
當我們看了前面那麼多“海燕”所引領的創新變革之後,難免會對它之後的演變産生好奇,也許創新變革的密碼就潛藏其中:
1992年,三個年輕人租了一間辦公室,借了一部電話,3000元起步,組建了海燕旅行社;
1996年,“海燕”開辟俄羅斯入境旅遊市場,成為可以接待入境遊的二類旅行社,以年營業收入1600萬元成為秦皇島旅行社的“龍頭老大”;
2002年,“海燕”22人參加股份制改造,成為當時全國528家出國遊組團社之一;
2008年,“海燕”遷入廣場西路新址,硬件條件達到河北省領先水平;
2012年,“海燕”年營業收入突破8000萬元;
……
重要節點的勾勒,劃出“海燕”發展演變的重點,卻難免令人失望,因為看不到創新變革的源泉。
生活,是創新真正的源泉
生活,才是創新真正的源泉,它來源于創新者的個性及其所處的生活氛圍。
“一個腦門锃亮、頭發稀疏、年近五十的小老頭兒,盡管公司門前停滿了他員工的私家車,他自己卻經常在需要給年輕員工随喜錢時,把所有的口袋翻個底朝天,也找不出幾張紅票子。”
“2000年到‘海燕’實習的時候,‘海燕’已經号稱龍頭老大了,但那時楊總開的還是個挺破的捷達。”
“第一次見到楊總,是1999年我大二的時候,那時的‘海燕’,好像已經不滿足于做傳統團隊。”
身邊人的印象與回憶,為我們還原出一個鮮活、個性的楊立平,但離問題的答案還有距離。
好在楊立平本人曾往自己的内心深處尋找那驅動力:
1992年6月,“海燕”成立,9月女兒降生。女兒是我生命的延續,而“海燕”,是我的生命。
我在旅遊行業工作了31年,幾乎每一天都在“旅遊”。尤其從創辦“海燕”開始,二十多年的專注,近乎癡迷。
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去做一件事,不僅僅是喜歡,思索中,我知道,骨子裡種下了美好的種子,職業和心靈完美地契合。
往内心深處找,終于,我找到了答案。
醫生是個好職業,每天面對的是病苦;警察是好職業,每天面對的是罪惡。旅遊人呢?心生美好,愛心傳遞,每一天面對的都是陽光,都是積極向上。我把它稱之為“旅遊人的本質”。
旅遊人的心生美好在于為别人創造快樂。采訪中,印象很深的是楊立平說,我喜歡為别人設計旅遊,讓别人從中得到快樂。
視之如命、做到極緻的執着,把握大勢、順勢而為的先知先覺;職業和生活、和心靈、和生命融合,融入骨髓,成為習慣;熱心、細心、耐心,紮實、誠信、品質,随時随地為您構築一個家,伴您走天涯……當所有這些凝結成“海燕”,它注定會成為海邊的精靈,注定會不斷創造曆史。
創新,助力“海燕”越飛越高
改革開放40年,當我們回望一個個成功企業家的創業曆程時,一個共同的關鍵詞就是——創新。
創新無止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呼喚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何謂企業家精神?進取意識、工匠精神、國際視野、愛國情懷都是應有之義,此外,少不了創新能力。
雖然“海燕”在一天天長大,即将達到億元的體量,但是楊立平對自己并不滿意,他更想做一個“旅遊工匠”,将深度體驗與當地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出本土的精品旅遊品牌。“小而精,小而美,經典小吃、經典民宿、經典行程,讓人不得不吃,不得不住,不得不來。”
“不得不”,這是楊立平對自己和“海燕”提出的更高要求。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楊立平和“海燕”人能以一種更加專業的“旅遊工匠”精神,打造“百年海燕”,讓“海燕”這隻屬于遼闊大海的寵兒飛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