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标識。前不久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開啟“緻敬經典”電影修複展映活動,《上甘嶺》《英雄兒女》《董存瑞》《祖國的花朵》等多部經典電影重新與觀衆見面。
質量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精雕細琢、勇于創新,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1956年,《上甘嶺》導演沙蒙找到作曲家劉熾,請他創作一支歌,希望“隻要唱起這支歌,影片動人的場面就會再現”。立志讓作品經久流傳的劉熾,起初不滿意第一稿歌詞,又請詞作家喬羽重寫。後來,劉熾被流暢優美的詞句感染,把自己關在房間整整一周,完成了《我的祖國》的譜曲創作。如今,當《我的祖國》旋律響起,每個音符都能直抵人心,令人不禁随聲跟唱。事實證明,以匠心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藝術價值,方能更好感染人、陶冶人。
圖源網絡
文藝創作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回望曆史,長春電影制片廠孕育出一批經典力作,《我的祖國》《英雄贊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蝴蝶泉邊》等歌曲,脍炙人口、傳唱不衰。當年,創作條件有限,電影《五朵金花》中令人心馳神往的“蝴蝶泉邊”,不少外景取自吉林省臨江市四道溝村,但有大量工作是在長影廠攝影棚内完成的。回看當時制作的電影,很多字幕都是手寫而成。可以說,制作條件雖然較差,但藝術水準絕不降低,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浸潤着匠心。這也給人以啟示,涵養高超的藝術水平、精湛的創作能力,絕非朝夕之功,需要專心緻志、久久為功,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
人民的藝術,離不開人民的滋養。當年,作曲家雷振邦接到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作曲的任務後,立即到新疆體驗生活,幾乎跑遍喀喇昆侖山上的哨所。他從一名塔吉克族戰士口中聽到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當天夜裡懷着滿腔激情,一口氣創作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滿懷深情望北京》是電影《創業》的插曲,長影樂團老藝術家穆鐵來回憶:“1971年底,我們到大慶體驗生活。住的是‘幹打壘’,上午和石油工人一起下井幹活,下午排練,晚上為工人們演出,常常深夜一兩點鐘才回到駐地休息。”人民群衆之中,有文藝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群衆、了解人民,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把握時代脈動、傾聽人民心聲,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為藝術創作帶來無限可能。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拓寬了文藝創作空間。然而,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内容服務的,關鍵在于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使藝術創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握時代機遇,正确運用新技術新手段,進而激發創意靈感、挖掘思想深度,才能讓文藝作品更有内涵、更有品位。
“田間壟旁與百姓同躬耕,槍林彈雨跟戰士共命運。”當年長春電影制片廠的這句話,影響了幾代文藝工作者,激勵大家不忘初心、銳意創新。用心用情、心系人民、植根生活,真正為時代立像、為人民放歌、為民族鑄魂,今天的文藝工作者定能在新時代創作出更多藝術經典。
(作者為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