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完成任何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設計需求也不例外,本篇文章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分享了完成設計需求的方法,從三個層次展開講述,感興趣的一起來看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為交互設計師,最常做的工作就是按照産品給的設計需求完成設計。設計需求要分輕重緩急。非重點需求可以減少投入,但對于重點的設計需求,設計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呢?
在大廠的這些年,我看到、親曆過三種類型的設計需求處理方法:
- 第一類:完成任務,保證設計質量;
- 第二類:完善設計需求,提出改進意見;
- 第三類:用戶 業務視角,發揮設計價值。
這三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從低到高三個層級,側面反映出設計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水準。
一、Level1 完成任務,保證設計質量有些設計師會以「完成設計任務」為目标。在接到設計需求後,并不會做過多額外的動作,對着 PRD 即刻開工。
雖然這類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會跟産品溝通,但他們始終對 PRD給予充分「信任」,即使有質疑也不會做過多的争辯或反駁。
設計成果
基本能夠按時按量地完成設計需求;
中規中矩,不會出大問題但也不會有驚喜;
設計質量和設計評審結果主要依賴 PRD 的質量,設計稿有時會被前端和後端追問、質疑、或被要求補充交互細節。
設計評審次數、後期細節問題讨論的次數,會視設計稿修改情況而增加。
二、Level2 完善設計需求,提出改進意見
以這種方式承接設計需求的設計師,在接到需求後,通常會先深入分析、了解功能,會查看同類的競品情況;對于 PRD 建立自己的理解,并在設計稿中有所體現。
在設計稿評審時,這類設計師會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争取用設計優化後的方案替代 PRD 中的不足。
設計成果
在保質保量的同時,增加一些專業的細節、通用的規範;
使用設計思維和方法讓産品的功能更加流暢、易用;
評審的過程中可能會與産品經理産生争論,可由前端、後端、業務方等對方案進行評估和取舍。
三、Level3 從用戶視角出發,發揮設計價值
這種承接設計需求的方式更高級和專業。這類設計師不僅會深入分析 PRD 和競品,在沒有條件做用戶調研時,也會把自己當成用戶,使用用戶視角來分析問題。
在接到設計需求時,這類設計師會根據 PRD 做這麼幾件事情:
1. 梳理用戶的任務流程
用戶的「任務流程圖」也就是用戶在本次需求中會經曆的關鍵步驟的流程概述。它可以幫助設計師理清楚設計需求(尤其是新項目)中的關鍵節點。這麼做的好處是:
- 從全流程視角,更清晰地理解産品功能和用戶使用方式,以便于對流程做優化;
- 對關鍵節點進行檢查和補充,比如在節點處會有哪幾種判斷邏輯、是否要對用戶進行引導等等,既可以減少體驗斷點,也是給PRD 查缺補漏;
- 整理出明确的設計重點環節,設計發力更有側重。
2. 拆解産品 / 業務的核心訴求
對于這類設計師來說,PRD 的内容隻是「待辦項」,不是最終「需求項」。比 PRD 更有價值的是産品 /業務目标,PRD 對于實現産品需求和業務目标來說,并不一定就是最優解。
從「業務需求」和「産品需求」推導出的「設計目标」對設計稿的産出更有指導意義,使設計師對産品需求和設計方案進行再定義。站在産品視角和用戶視角,對 PRD 提出挑戰和質疑,是這類設計師的工作常态。
3. 根據實現能力,提出多個方案
對于不完全确定可以實現的設計方案,這類設計師會在設計稿中畫出 2-3 個方案,在評審中保持開放的态度,多方協調确定最優解。
4. 設計成果
保質保量地産出令其他人信服的設計思考和最優方案;
從用戶立場出發,讓産品體驗更上一層樓;
從産品/業務目标出發,用設計為業務主動賦能,盡可能地發揮設計的最大價值;
前期思考得越全面,後期反複修改、評審設計稿的用時就越少,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以上這三種類型的設計需求處理方法,也可以看出一個設計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而當你不斷地使用高級的工作方法來承接設計需求,你的設計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你可以看看你在平時接需求、做需求處于哪種狀态和層級。這些思路和經驗,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文由@ 元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