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急速地改變。
我們每過一天,生活的節奏和變化的速度都在加快,面對的壓力也在增加。為了應對急速變化中的複雜世界,我們的思維方式不進行徹底的改變,無法面對新的世界。
2019年的數據顯示,華為公司的總營業額是8588億,他們的利潤是627億。可華為用于投資研發的費用是1317億。
公司每一年都要拿出15.3%的費用來做研發,這也是華為成為通訊行業世界第一名的成功所在。
華為之所以有受人矚目的成績,源于任正非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也是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企業家,他能做到對企業的内省和對自我的内省。
有這樣一本書,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個人成長,還是職場生活中,通過掌握強大的理性思維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提升思維的品質,理清自我,洞悉他人,看透世界!它叫《思辨與立場》。
在《思辨與立場》這本書中,作者提出:變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維,未知的世界需要審辯式思維,複雜的世界需要審慎式思維。
無論我們當下在做什麼,或我們想要什麼,也無論我們的感受如何,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着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而思維的品質決定我們未來是富是窮,還是強大與弱小……
《思辨與立場》是風靡全美的思維方法,也是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大師的抗鼎之作。
作者理查德·保羅是批判性思維基金會的創建者,琳達·埃爾德是一位教育心理學家。兩人都是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國際知名作家。
書中,作者主要從“我們要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我們也要成為自己思維的批判家;我們還要成為一個公允無偏的思考者”,這三方面的内容進行了大量的诠釋。
一、每個人都應成為評判性思考者
如果有人問,在當前世界中如何生存這樣的問題,那麼答案就是堅持不懈地自我調整。當我們抱着一種提升自己思維的想法,思考自己的思維時,批判性思維就啟動了。
哪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就是對思考的再思考。換句話說, 就是具有反思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思辨思維。
在90年代初期我們有了數碼相機,而真真正正的數碼技術,卻是柯達的工程師在1975年發明的,而柯達卻被數碼打敗,為什麼?
柯達在認知上出現偏頗,缺乏勇氣面對挑戰,沒能站在客戶的立場考慮問題,因為顧客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在遇到數碼技術的問題上,柯達表現出不在意的态度,用固化的思維面對,沒有用反思和思辨的批判性思維,柯達是被自己發明的技術所打敗,導緻自己被替代。
所以,成為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需要我們帶着問題意識,去面對生活中任何一個結論去倒推,用一套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去檢驗每個結論是否立得住,實現不斷的自我超越,讓我們成為更明智、更高級的人類。
二、每個人要成為自己思維的批判家
約翰·彌爾頓說:“心靈自主,天堂地獄皆其定。”
沒有任何東西比可靠的思維更有用。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環境和有怎樣的目标,也無論我們在哪裡或面對怎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具備娴熟的思維技巧,那麼我們的境況都會變得更好。
在我們生活的任何領域和情境中,良好的思維會令我們獲益;相反,糟糕的思維則會導緻問題的出現、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并引發沮喪和痛苦的感受。
讓我們自己成為自己思維的批評家這一程序得以啟動時,是我們能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的思維水平有三個層級,低層次思維、高層次思維、最高層次思維。
1. 低層次思維
是一個人從不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總覺得是别人的錯,比如:
友人的妻子,生活中表現的非常極端,在單位是女領導女強人。在家的言行也是非常強勢,有了錯全是别人的,口頭禅是:我會做錯嗎?言外之意就是,其他任何人說我都不行,哪怕是我做錯了。
2. 高層次思維
這一層,比低層次境界高一點。一是,知道自己錯了,但不願意承認,雖然自己心知肚明,但别人批評就是不行;二是知道自己錯了,也願意承認,但不願意說出來,比如: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時候明明是父母做錯了,可是作為大人,就是不願意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孩子說一句:“爸,媽,你們的這種做法不對”,然而,父母就是言行不一,不想親口說出自己錯了,這樣的父母是不内省的父母。
3. 最高層次思維
這是批判性思維的最高境界,是知道自己錯了,也能夠坦然地告訴大家,這就叫作自我批判的外顯化。比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曾子說自己每天要反思自己三次或多次。曾子用這句話,直白而全面地诠釋了批判性思維。
一個人,應當經常性地停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我還有初心嗎?我是不是在做我之前想做的事?我有沒有變成一個連自己都讨厭的人?
對于每個人來說,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目的不是批判别人,而是批判自己,要經常反思自己所做的決定,反思自己的推論是不是科學的、公平的,是不是符合邏輯的。
當我們能夠将批判性思維貫徹在自己的生活中時,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就會大大減少。
三、每個人要成為一個公允無偏的思考者
我們既要成為批判性思考者,也要對自己的思維經常進行反省,還要成為一個公允無偏的思考者。
思維改變一切,積極的思維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而消極的思維則會導緻我們的生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表現為:自我中心主義和慣性思維。就是人們習慣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事物,用已有的習慣行動,很容易帶有偏見,也會意氣用事。
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公正狀态是困難的。它需要我們同時具備7個特質:
1. 認知謙遜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誰都有優點和缺點,切不可太過自負。
有個朋友,特别的自我。每當别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總是用這樣的句式:“不用你告訴我,我知道該怎麼辦,”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友好!
2. 認知勇氣
勇氣代表果敢,不畏懼,不人雲亦雲。所有的大成者都不是認知怯懦的人,都敢于提出疑問和挑戰。
3. 換位思考
就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每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要多在别人的位置上看自己,将心比心。
4. 認知一緻
就是自己跟他人要持有相同的标準,我們的言行要一緻。
就像夫妻之間,你不允許丈夫對你有語言暴力,那麼你在說話時就應該和顔悅色。否則,你的言行就存在不一緻性,導緻矛盾升級。
5、認知堅毅
就是知難而進,面對困難願意去克服,懂得思考與學習,堅持消解認知上的複雜性和沮喪。
我們要堅持與“這太難了,這沒必要、這沒意思,不用那麼費勁,憑感覺就行”這些惰性語言作鬥争。
6、信賴推理
通過恰當的自我激勵和培養,我們要學會自我(批判性地)思考。
依靠推理,我們能夠形成獨特的觀點,得到合理的結論,形成清晰、準确、中肯且符合邏輯的思路。
以自我中心的推理,會形成自我的觀點和信念,有可能是無力和扭曲的,平時我們要注意避免。
7、思維自主
就是成為獨立的思考者,思維自主者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與之相對的是思維從衆或者認知的依賴性。比如,專家說的都是對的。
真正良好的思維不是由某個認知素質單獨起作用所形成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認知謙遜,是為了能夠對自己知識的局限性有所認識,避免自己的偏見和無知。相應地,為了發現自己的偏見,我們必須經常換位思考,基于觀點的不同,我們需要進行推理論證。
在獲得結果的過程中,我們的偏見,相沖突的觀點都是耗費時力的,特别需要認知堅毅作支撐,以使我們不會被對立觀點中的任何錯誤和誤導所感染或欺騙。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公正的積極地思考者,具有獨立理性的思維,去做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觀點。
總結:
以上就是《思辨與立場》的主要内容,本書在開篇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生活當中有煩惱,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錯了。
這不是誇張,因為要做到内省,并且願意被别人看到,是非常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煩惱和焦慮的原因。
樊登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如果将來樊登讀書會講解的書隻有一本可以流傳下去,我希望是這本《思辨與立場》。”
這本書提醒我們,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維的最高境界,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判性的反思。
簡而言之,這本書引人入勝、令人深思且能啟迪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