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濕氣大家一定很熟悉:上廁所,發現自己大便不成形,有時候還便秘,下肢水腫,口臭口苦......這是典型的濕氣症狀,但是你知道你身體裡濕氣是怎麼來的嗎?你是哪種濕氣呢?如果不管濕氣會給身體造成哪些危害?
濕氣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濕氣分為外濕和内濕。
外濕即外部濕氣。例如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外部濕氣侵襲人體導緻人體濕氣過重。這就是南方地區及沿海地區小夥伴為什麼身體濕氣比較重。
而内濕即人體内内生濕氣,主要與脾有關。例如飲食沒有節制,或者時飽時餓、吃太多生冷、油膩,酗酒等原因導緻脾胃失調,脾不能運化體内津液,體内津液散發不出去,聚而為濕氣。
濕氣有哪些症狀危害?
濕性重濁,濕氣性質沉重、污穢渾濁。濕氣重會阻礙人體陽氣的循環,在上會導緻頭疼昏重,在中會導緻腹部悶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差;在下會導緻四肢沉重、疲倦乏力、腳氣、腿腫、大便溏軟不成形、小便渾濁、婦女白帶腥臭等。
濕氣最易傷害脾胃,"脾惡濕,濕盛則傷脾"。脾主運化,脾胃功能不好難以運化"水濕",則會加重濕氣。如濕氣不能及時調理,會導緻濕氣越來越嚴重。
你是哪一種濕氣?
外濕根據外部濕氣侵襲滞留身體部門位置不同,而分為濕困衛表、濕滞經絡(經絡關節)、濕毒侵淫(皮膚)。而内濕根據病因及體質不同分為寒濕、濕熱、脾虛濕困(平和,無寒濕)。
1、外濕--濕困衛表
症狀:身體有一些熱,有點怕冷怕風,少汗且黏,頭疼昏重,肢體酸重沉重、或有的人同時有胸腹悶脹不适、想吐、口中黏膩,大便稀溏,面色淡黃。舌苔白膩。
病理治法:濕邪困表,導緻衛氣即人身體的一種陽氣難以流通,一般采取芳香化濕。可選方藥藿樸夏苓湯。
濕困衛表多見于夏秋潮濕的季節。夏天氣潮濕造成的暑濕,頭痛昏重、胸腹悶脹,喝點藿香正氣液來解表化濕是很有用的。
2、外濕--濕滞經絡
症狀:關節固定的某些地方酸痛,沉重,或腿膝關節腫痛,活動不利,或者下肢腫脹
病理治法:濕氣侵襲經絡,濕氣留在關節,一般要祛濕通絡。可選方藥薏苡仁湯。
濕滞經絡最典型的是風濕,下雨或潮濕天氣濕氣重,骨關節酸疼腫脹,往往要吃些祛風祛濕的藥或者貼祛風祛濕的膏藥,才能去除經絡關節裡的濕氣,解決疼痛。
3、外濕--濕毒侵淫
症狀:皮膚長癬、瘡疖、疱疹,腳氣、局部瘙癢,流黃水,或小便渾濁、婦女白帶腥臭
病理治法:濕毒郁積在皮膚表面,損害皮膚,治法上一般采取化濕解毒。可選方藥二妙丸。
腳汗多的人一般會有腳氣,因為腳汗多潮濕,濕氣侵入,造成腳氣。腳氣一般常用的足光散功效是清熱燥濕,殺蟲斂汗,"斂汗"、"燥濕"都是要減少濕氣。有濕疹腳氣者,一定要盡量保持皮膚幹燥,減少外源濕氣侵入。
4、内濕--寒濕中阻
症狀:寒症主要是舌苔白膩;濕症:腹部脹滿,按之柔軟,壓之不痛,或惡心想吐,沒胃口,或頭疼昏重,身體沉重或者水腫,或腹痛,腸鳴,拉肚子。
病理治法:寒濕内積,導緻脾難以運化,治法上一般采用溫中化濕。可選方藥胃茯湯、實脾飲。
寒濕的人可以多喝些紅棗姜茶,性溫健脾,平時可以多吃些性溫健脾的食物。
5、内濕--濕熱内蘊
症狀:熱症主要是發熱,口苦口臭,口黏,舌苔黃膩;濕症:疲倦,腹部脹滿,惡心想吐,沒胃口,口渴卻不想喝水,拉肚子,小便量少深黃、次數多、疼痛,或眼睛、皮膚偏黃,周身瘙癢。
病理治法:濕熱導緻的脾胃失調濕熱,一般要清熱化濕。可選方藥甘露消毒丹。
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兼有口苦口臭一般是脾胃濕熱的症狀,脾胃濕熱的人可以多寫吃薏仁、蓮心茶、苦丁茶之類的清熱化濕的食物。
6、内濕--脾虛濕困
症狀:面色暗黃,疲倦乏力,腹部脹滿、無食欲,多食則肚子脹,大便溏軟,甚至有的會拉肚子,身體沉重。舌頭胖大,或舌邊有齒痕,舌苔白厚。
病理治法:脾虛造成的濕氣重,宜健脾利濕,可用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類。
外濕重在祛濕,而内濕重在健脾。内濕與外濕往往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外濕發病多導緻脾胃失調,脾難以運化水濕,又進而導緻内生濕氣;而脾胃不好,又容易導緻外濕侵襲。
濕氣病證不同病因不一比較複雜,且每人身體體質不一樣。有濕氣或想祛濕者,萬不能自己判斷治療,祛濕還是需要中醫醫生辯證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