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成功有什麼成就簡寫
鄭成功有什麼成就簡寫
更新时间:2024-10-12 13:20:15

鄭成功有什麼成就簡寫(鄭成功開辟荊榛)1

位于台灣台南安平古堡的鄭成功雕像(資料圖片)

日前,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閩台曆史文化研究院舉辦“開辟荊榛 複我寶島”紀念鄭成功收複台灣360周年主題文化展,鄭氏家譜樹、“重走英雄路”光影體驗、3D裸眼“民族英雄鄭成功”遊戲……觀展的兩岸民衆穿越時空,再次認識和緬懷這位民族英雄。

鄭成功,原名鄭森。南明隆武帝賜他朱姓,賜名成功,老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南明永曆帝封他為“延平王”。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南明弘光政權滅亡。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老師錢謙益等人紛紛降清,而鄭成功卻選擇了繼續效忠明朝,經過多年浴血奮戰,憑借海戰優勢固守廈門、金門兩島。

但這樣的彈丸之地,對于養活鄭成功的軍隊來說遠遠不夠,于是,鄭成功把目光投向了台灣。彼時,寶島被荷蘭殖民者侵占。為了收複台灣,鄭成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對敵情、天氣、地形、水道、潮汐、民情等進行分析研究,部隊天天操練。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鄭軍經過充分的探察謀劃,在金門料羅灣候風出發。出發前,鄭成功在《祭海表文》中寫道:“收複台灣,上報國家,下拯蒼生,建立萬世不拔基業;我師一舉一動,四方瞻仰,天下見聞,關系實為重大。”鄭成功所率大軍先泊于台灣澎湖,後冒着呼嘯的狂風毅然啟航,直指位于台灣西南岸的鹿耳門港。

進入鹿耳門港的必經之路為北航道,該航道沙石淤淺、迂回曲折,雖然隻能通行小舟,但可以避開荷軍強大火力的防守。因此,鄭軍利用每月漲大潮之勢順利通過北航道,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鄭成功船隊,“駭為兵自天降”,束手無策。鄭成功率軍在鹿耳門港勝利登陸後,給荷蘭東印度公司長官寫了一封信:“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之所踞,今餘即(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軍隊得到了台灣百姓的熱烈歡迎和鼎力相助。

清順治十九年(1662年)二月,在連續的圍困和攻心策略下,荷蘭殖民者終于投降。鄭成功慷慨激昂地寫下《複台》一詩:“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複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收複台灣後,一大批不願降清的明朝遺老和文人學士相繼入台,他們在台灣著書立說,創辦私塾,看病行醫。鄭成功逝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在台南修建了台灣第一座孔廟,被稱為先師聖廟、“全台首學”。台南孔廟的落成,開啟了台灣儒學的先聲,标志着台灣文化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時至今日,鄭成功早已成為台灣民衆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符号,走在台灣的街道上,隻要出現“開台聖王”“國姓”“延平”等字樣的學校、廟宇、道路,都是為紀念鄭成功而設。

360年來,兩岸同胞對鄭成功的英雄事迹、愛國精神一直銘記在心,十分推崇。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原館長、研究員楊彥傑說:“鄭成功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拼死奮鬥,這樣的愛國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過時。”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