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考生:98歲中舉,欽授翰林,生養25個子女,活了120歲!範進中舉為何會瘋?要是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是你也會瘋!
都說,科舉制度坑害古代的讀書人1300多年,最著名的例證,就是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給人們刻畫的那個為了科考而凄慘大半生的老考生範進。範進一心向學,但是,50多歲了,還仍是個童生,家中窮苦不堪,靠妻子的娘家接濟度日,受盡了嶽父及鄰裡的白眼。得知中舉的消息後,因為太過激動,範進喜極而悲,竟然樂“瘋了”。
《範進中舉》的故事,曾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老師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最後總結出的中心思想,就是“封建科舉考試制度太坑人”,作者是借好官名利祿且世态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征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範進中舉》雖然隻是小說家的虛構,但是,為了功名利祿,參加科考幾十年而屢敗屢戰者,并非個案。比如,乾隆朝就有個名叫謝啟祚的考生,是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桂城水坑村人,一生讀書追求功名,一直堅持考到98歲才中了舉人,比範進50多歲中舉,更是大器晚成了。不過,這個謝啟祚卻不以為苦,而是樂在其中。按清朝定例,凡連續多年參考、年歲已高仍未獲得功名者,朝廷可以施舍一份功名的,可是,這個謝老同學就是不服輸,非得自己考,這樣,一拖就年近百歲了。
98歲那年,謝啟祚果然心願得償,他靠着自己的實力,考中了舉人。為此,謝啟祚還寫了一首《老女出嫁自嘲》詩,以老女出嫁自比老年中舉,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
照鏡花生靥,持梳雪滿頭。
自知真處子,人号老風流。
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
其詩的大意就是:雖然我已經九十八歲了,出嫁時,我仍是心情蕩漾,有少女一般的嬌羞。攬鏡自照,鏡中人的臉龐已經盛開成了花朵,拿起梳子,慢慢梳理滿頭霜雪般的白發。年歲雖老,自己卻深知仍是如假包換的處子身,老年出嫁,風流不減,才不管别人怎麼嚼舌根呢。在此,我想對那些青春貌美的花季少女們說,你們雖然很早就有佳偶天成,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自誇的(因為,我也有幸福的歸宿,雖然年齡大了點)。
詩寫的還比較幽默恢諧,雖曰自嘲,實為自許自得。
但是,考上舉人後,他仍不滿足,還繼續上京參加會試。第二年,謝啟祚參加會試,清廷特别降恩,授予他司業的職銜。
乾隆皇帝準備做80歲大壽,要在翰林院中挑選一個90歲以上的老臣,在壽誕中點燃壽燭。因翰林院任職的一般要進士出身,90歲還在翰林院是非常少有的。于是隻好在舉人中找尋,然後再授予翰林院官職。結果謝啟祚被選中,獲賜封翰林院檢讨,并晉升為鴻胪卿。
在乾隆皇帝80壽誕的慶典上,謝啟祚為乾隆皇帝壽誕點燃壽燭。宴席散去後,乾隆皇帝還親手撰寫一副對聯賜給謝啟祚。其聯曰:
百歲登科,古無今有;
一經裕後,人瑞國華。
“人瑞”指的是百歲以上的老人。據說,謝啟祚活了近120歲才去世。有人看過他的會試試卷上的履曆,他娶過三房夫人,兩個姨太太,生了13個兒子、12個女兒,有29個孫子、38個曾孫、兩個元孫。
謝啟祚的故事,被清人陳康祺寫進《郎潛紀聞初筆》,其中卷六的《謝啟祚耋年登第》篇,記載的就是謝啟祚的傳奇人生。
其實,古代的讀書人雖然深受科舉之害,但是,一旦中舉了,那人生就是另一番模樣。語文課本中“範進中舉”的故事,隻是寫到他中舉後人們的“變臉”,而真正的實惠卻被删除了。範進參加鄉試中舉後,之所以會“瘋”,是因為,鄉試中舉後的油水太豐厚了。
鄉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闱。明清鄉試錄取舉人名額由朝廷規定下達,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别為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全國錄取總額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清代人口大大超過明代,但舉人錄取名額隻略超過明代。舉人的選拔之所以如此嚴格,是因為考取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鄉試可說是明清科舉最重要也最艱巨的一關。鄉試之榜明清時稱乙榜,鄉試則稱乙科,與進士會試的甲榜、甲科相對。
範進中舉,意味着是端上了皇帝家的鐵飯碗了,這對于一人窮困潦倒大半生的讀書人來說,是天大的福利了。範進中舉後,因丁母憂,過了三年才進京會試,結果,又考中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禦史。數年後,又被欽點為山東學道,成為專管别人中舉的一方考官。有着這樣“美好的結局”,要擱着是你中了舉,保不準也會樂瘋的!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