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四年級上冊課本寫作訓練第17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其它篇章。這篇的具體内容為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的課後小練筆,要求仿照課文中的第6自然段,寫一段月下的情景,寫出所見所想。
先看一段仿寫。
仿寫一:碎了的月亮盡管今夜的月亮這麼圓,這麼大,這麼亮,可無論如何是溫柔的,絕沒有陽光的硬朗和強烈,因此,樹上的鳥兒們都睡着了。蘇東坡寫過一句:“明月别枝驚鵲”,我覺得他實在是冤枉好人,肯家不是月亮升起來驚醒了喜鵲,而是他路過時不小心驚的吧。
池塘的魚兒卻不睡覺,它們喜歡這月色,喜歡這明月,所以調皮地躍起來想到天空去吻它,這兒一條,那麼又一條,噼哩啪啦,結果撞碎了水面漂着的月亮,碎成了一池的波光粼粼。青蛙正蹲在草叢裡陶醉似的欣賞水中的美景,可魚兒們卻把它的月亮打碎了,它生氣似的叉着腰,呱呱呱地叫起來,有的幹脆跳下水,要找魚兒算賬呢。
月亮升得更高了,它看着這一切,笑咪咪地把這片池塘照得更亮了,整個池塘完全亮成了一輪大大的月亮。
寫作小妙招
這兩個片段就寫完了,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了很多的拟人和比喻,因此感覺寫得比較生動,充滿童趣。
在這裡想告訴大家,文章要想寫出美感,有一個妙招就是寫出不一樣的感覺,讓人一讀覺得話語、用詞,及至意思很新鮮,所以别人一下就被吸引到了。而且寫景的文章是最容易創造出這樣的效果的。
試舉一例。比如前面一個片段,寫魚兒跳出水面,撞碎了水中的月亮,這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且還“碎成了一池的波光粼粼”。我們一般用“波光粼粼”,是當作形容詞用的,如波光粼粼的水面,而這裡卻用作了名詞,這樣的用法很特殊,因此讀來就覺得很不一樣,很有韻味。這就是這個妙招的用法。
下面再寫一段。
仿寫二:花兒卸妝了
停電了,黑暗忽然湧進了室内,擡頭望望,窗外卻亮堂起來, 像下了雪的夜,泛着白光,月色真美。既然屋裡呆不住,就出來賞賞月吧。有這想法的人還真多,小區的院子驟然熱鬧起來,大夥三五成群或者立着随意說話,或悠悠地踱着步。
樹影朦胧,像蓋了一層輕紗,隻見輪廓,看不清模樣。草坪幽幽,隻是瞬間就長出了一頭的銀發,也許是故意染的吧。花壇的花兒睡眼惺忪,應該已經卸妝了,因為白天的嬌豔蹤迹全無,其實素顔也挺美,淡淡的,如夢如幻。
我仿佛明白了,為什麼古人能寫出那麼有關明月的詩詞,因為古人的晚上,夜夜停電,大概是每晚賞月賞出的千古名句吧,于是我念了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寫作分析。
我們回頭分析一下這課文的第6自然段,這樣才能弄明白,需要在哪些地方仿照着寫。
課文是這樣寫的:
先寫了村道(看到的),再寫了秋蟲唱、鳥兒拍翅膀、魚兒躍出水面、水果的香(這裡是聽到、看到、聞到的全有),然後由果園聯系到稻田,又聯想到春天勞動的情景,最後又回到了月光下。總之,這一段的寫法就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想,那我們也應該循着這樣的思路來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