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覺悟和清楚明白是一回事嗎?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一句說個“清楚明白”,也可以長篇大論來“覺悟”。
很多人會想到佛教義理上去,大概佛教作為哲理性宗教,在啟發思維方面有其獨到的特色吧,比如“漸悟”、“頓悟”、“醍醐灌頂”、“當頭棒喝”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大都是來自佛教經典故事。
從佛學思維角度來講,确實很容易區分出覺悟和清楚明白之間的差距。不止修佛,修道者亦是如此。所謂“明台清空,靈犀一點,那人便悟了”,其實就是指“覺悟”,“清楚明白”在修煉過程中隻是一個學習和積累過程,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有可能“覺悟”,也有可能“執迷不悟”,這其中有“靈犀一指”的關鍵,便是很多修煉之人終生無法突破的瓶頸。
清楚明白
“楚”是什麼意思?最早是指荊條,就是“負荊請罪”的荊條,可以用來抽人的灌木條,常用來教訓讀書不開竅的小孩。因為打在身上很痛,所以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比如“苦楚”、“楚楚可憐”。又因為可以教規矩,讓人整齊肅然,又引申出“衣冠楚楚”這類詞彙,大意是指幹淨、整潔、有序。
用在“清楚”這個詞裡面,大概是老師拿着荊條抽小孩子的掌心:“聽不聽話?知道痛了嗎?”所謂“清晰痛苦”的意思。“清楚”的意思就是明白痛苦,明白秩序,清晰,明白,有序這幾個意思。這裡“清楚明白”是個複合詞,前後都是一個意思,就是明明确确知道了。
用在修行中,清楚明白的意思就是對師父傳授的各種法門,各種義理都理清楚了。也就是,都知道了。
覺悟
覺悟亦作“覺寤”,既覺醒之義。這個字面來看,是從夢中醒來。在古人心中,夢中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從一個模糊神秘、無法把握的夢境進入一個清醒,現實的世界。這和在“清楚明白”就完全是另一個層次的行為。
所以“覺悟”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認識層次的提高,或者說一個思維境界的突破,我們方能稱之為“悟”了。
用在修行中,覺悟是在清楚明白各種佛教義理之後自身境界的提升。真正“覺悟”了,就成佛了。就掌握了跳出輪回的方法,能夠選擇去極樂世界(佛)或者留下來繼續渡人(菩薩)。
日常應用
成佛成仙難以達到,但是這兩個詞彙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很頻繁。簡單來說,就是知識點和方法論的區别。
再說通俗點,就是如今網絡上流行的碎片學習、知識增量和系統學習、建立框架的區别。
我們在網絡上能夠清楚明白地聽課,了解到很多相關的知識點,但是僅限于“清楚明白”。這種知識點積累給了很多求知者假象,好像真的學到了東西。實際上這些知識點屬于抽水馬桶文化,積累在腦海中如果不能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随時就會被更新的碎片給沖走,到最後空空如也,一無所獲。
這種清楚明白,毫無意義。
要讓這些知識點動起來,就需要學習者不但接受知識,還要驅動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用思考的方式把知識點吸收成為自己的養分,并在這基礎上培養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形成自身的知識框架。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效的積累,并引起質變——思維突破,也就是“覺悟”。
當我們的思想在下一層次覺悟,到了上層——掌握了碎片知識之間的規律,換句話說,掌握了下層思想之“道”,我們再來看這些東西,就舉一反三,輕而易舉了。我們會知道這些事情的發展規律,從哪來,往哪去,結果如何,我們就能憑借着“覺悟”突破成為下一層世界的“先知”。
悟是突破,也是飛升
所謂莊子的“逍遙遊”,不過也就是在人的精神自由上方開了個天窗,他在這個天窗之上漫天遨遊,自由自在,偶爾透過窗子看着下面碌碌衆生(就是我們)。
何為得道?此為得道。
雖然在逍遙遊的境界裡依然有自身規律需要遵循,但是在我們這個下層世界裡仰視,莊子是已經“覺悟”了。
用道家的話來說,他“得道”了。用道教的角度來看,他飛升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這樣的“覺悟”節點。有些人一輩子重複同樣的工作,清楚明白所有程序和規章,卻無法突破上升。
這種人大多是不思考。
思考是從“清楚明白”量變到“覺悟”這種質變的唯一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