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父親》唱出了劉和剛對父親的思念和感激,當初父親為了供他上藝校,傷了手指都不願意接上,為了3000塊學費,甯願鋸掉手指。而劉和剛最終也用自己的努力,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著名歌手。
但在劉和剛成名後,反而變得有苦難言。原來他結婚之後,為了照顧嶽父嶽母,便将他們也接到屋檐下。四個老人,一對小夫妻還有一個孩子,這一家七口難免會産生一些矛盾,而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劉和剛,可謂是進退兩難。
劉和剛出生于黑龍江省拜泉縣永勤鄉,但他的祖籍卻是山東菏澤,父母都是山東人,當年為了生計選擇闖關東,來到了東北的黑土地,在這裡紮根入住。而劉和剛的父母,本身就具有唱歌天賦,年輕時也是村裡鄉上有名的好嗓音,這就注定劉和剛天生就有不俗的歌唱天賦。
為了實現自己的歌手夢,劉和剛準備報考藝校,可藝校比起普通學校學費更貴,而劉和剛家的條件并不好,父母都是以種地為生。因此為了給劉和剛籌學費,他的父母付出了太多。劉和剛的父親又一次不小心傷了小拇指,傷口非常深。
好在及時送醫後可以接上,但卻要花3000元的醫藥費和手術費。得知要花3000塊後,劉和剛的父親舍不得花錢,竟然直接鋸下了小拇指。并不是劉和剛的父親吝啬,而是因為如果花了這3000塊,兒子的學費就湊不齊了,因此劉和剛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和他父母的支持密不可分。
劉和剛也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情,因此成名之後立刻将父母接到北京。可到了北京後,父母的身體情況卻越來越差,這讓劉和剛有些摸不到頭腦。找了醫生後才知道,父母習慣了鄉下工作,到城裡住之後不需要勞作,導緻身體不适應。
為此劉和剛特意在郊區租了一塊地,讓父母能夠在北京繼續他們所熱愛的勞動工作。不僅如此,劉和剛還在閑暇時間陪父母一起勞作,回憶曾經在鄉下的童年時光。
安置好了父母之後,劉和剛也開始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一次意外他認識了戰揚女士,兩人情投意合最後結為夫妻。婚禮當天由閻肅這位老藝術家主婚,韓紅、蔣大為等著名歌手都有出席。
但婚後戰揚卻提出了一個讓她有些難以切齒的要求,她希望劉和剛能把自己的父母也接到家中居住。原來戰揚是獨生女,結婚之後她擔心父母不能自己照顧自己,于是希望能夠和劉和剛一起照顧父母。
對此劉和剛當然同意,可沒想到到底是誰,戰揚的父母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一輩人不該多介入,再者說劉和剛已經接了自己的父母,如果他們也住過去,難免會産生一些磨合和矛盾。
但劉和剛的母親得知後,主動打電話給親家母,邀請親家兩人來家裡一起住。在多方勸說下,戰揚的父母終于搬進了劉和剛的家中。但矛盾也随之而來,劉和剛的父母都是農民,戰揚的父母卻是知識分子。
戰揚的父親是機關幹部,母親是造船廠的會計,因此在生活習慣,和認知方面,兩對父母有着本質上的區别。比如吃完的剩飯該不該丢,放久了的食物能不能吃,舊了的衣服要不要扔等等。
一開始戰揚的母親還能夠對不認可的行為視若不見,但随着劉和剛孩子的出生,她不得不和劉和剛的母親直言。某天劉和剛的母親正在給孫子喂奶,可孫子卻嗷嗷大哭,戰揚的母親看到後,上前結果孩子一邊哄一邊喂奶。
情急之下,戰揚的母親也心直口快地數落了親家母:“哪有這樣喂奶的,什麼都不會,還是讓我來吧!”從此之後,兩人的關系也越發冷淡,甚至見面都不再說話。
對此劉和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可他也有些無能為力,畢竟一邊是親生母親,一邊是嶽母,他誰都不願意得罪。好在劉和剛身邊還有一個賢内助,戰揚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并沒有站在母親一邊指責婆婆,而是和劉和剛商量,各自哄各自的母親,然後在撮合她們化解矛盾。
在戰揚和劉和剛的幫助下,兩個母親也消除了矛盾。劉和剛帶着母親找嶽母道歉,結果嶽母先說出了對不起。原來在事後她就察覺自己的話說得太重,但又不知道怎麼開口,兩人便一直僵持着,導緻關系越來越冷淡。
對比母親和嶽母之間的關系,劉和剛父親和嶽父之間反而要好得多。兩個老人閑暇時喝喝茶下下棋,有時候嶽父也會和父親一起勞動,關系非常密切。在劉和剛和戰揚的幫助下,一家七口人過得和諧而融洽。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不僅是道德責任,更是法律義務。根據《民法典》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而贍養義務,不僅僅是給父母生活費,确保父母的生活正常,還要在感情和精神上給予父母關照和陪伴。任何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
劉和剛就完美地履行了自己的贍養義務,他在成名之後,沒有忘記自己的父母,将父母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對待嶽父嶽母更是一視同仁,和妻子一起照顧嶽父嶽母的生活起居,真正做到了從經濟上到生活上,甚至精神上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