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長琴是《山海經》記載的神話人物。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長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傳說太子長琴精于樂道,能使五色鳥舞于庭中。
《左傳》記載:“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鸾鳥,一曰鳳鳥,聞琴則舞。”
太子長琴是火神祝融的兒子,傳說他出生的時候懷中抱着一把小琴,天地都因為他的出生而歡唱。根據《山海經》記載:“炎帝正農桑,聞天地歡歌,立而歎曰:有神處于世。”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太子長琴,始作樂風。”注:“風,曲也。”從一般的概念說,風就是樂曲之意。傳說其性情并不溫順,反而嗜兇殺,以“煞氣之神”著稱。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對“風”的概念及來源作了經典性解說:“國者,諸侯所封之域,而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是以諸侯采之以貢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樂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舊說二南為正風,所以用之閨門鄉黨邦國而化天下也。”朱熹的解釋,上承《毛詩序》,影響後世至今。而太子長琴也就成為中國的樂神。
太子長琴抱琴而生,又為樂神,聽起來好象是文雅的神明,但是實際上恰恰相反,根據已有曆史記載,太子長琴戰鬥力超群,他的武器就是琴,歡則天晴地朗,悲則日暈月暗。傳說他是琴有五十弦,每彈動一根則威力加大一倍,五十根齊奏,則萬物凋零,天地重歸混沌。不過幸好太子長琴還是很有理智的人,并沒有同時彈奏五十弦,但是即便如此,從他參加過中國有記載的四次天界大戰其中的三次就可以知道他的強悍了。這三次分别是阪泉之戰(黃帝對炎帝),分屬黃帝陣營;涿鹿之戰(黃帝對蚩尤)分屬黃帝陣營;昆侖不周山之戰(祝融對公共)分屬祝融陣營。
現代玄幻小說《古劍奇譚》裡,更是在已有的素材基礎之上把太子長琴進一步的刻畫,給他了編造了另一個感人的故事。
《太古紀事》
太古時代
衆神居于人間洪涯境
火神祝融取榣山之木制琴
共成三把
名皇來、鸾來、鳳來
祝融對三琴愛惜不已
尤以鳳來為甚
時時彈奏
鳳來化靈
具人之形态
能說人語
祝融心悅
托請地皇女娲
用牽引命魂之術
使此靈成為完整生命
名為太子長琴
以父子情誼相待
太子長琴溫和沉靜
平日除去清修
便喜愛去榣山曠野奏樂怡情
于此結識好友悭臾
一隻榣山水湄邊的水虺
悭臾雖弱小
卻堅信自己與别不同
終有一日将修煉成通天徹地之應龍
它與太子長琴相約
若成應龍
定要太子長琴坐于龍角旁
帶其上天入地
乘奔禦風
往來山川之間
之後過去數百年
天皇伏羲不滿人間種種
率衆離開人界
登天而去
太子長琴眷戀榣山風物
卻也隻得依依不舍與悭臾别過
登天後伏羲将其追随者渡為仙身
太子長琴亦然
衆神仙忙于建造天宮
三百日後諸事底定
太子長琴往下界榣山
方才憶起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人間三百年匆匆而逝
榣山已無悭臾蹤迹
無緣相見
如此時光飛逝
數千年後一條黑龍
于人界南方的戲水之舉引來民怨
黑龍打傷伏羲派遣懲戒它的仙将
逃入不周山中
火神祝融水神共工與太子長琴
前往不周山捉拿黑龍
未曾料到
此孽龍竟是昔日水虺悭臾
更有意外之事
卻是三神仙此行陰差陽錯
引發不周山天柱傾塌
天地幾近覆滅之災
衆神曠日持久奔走辛勞
災劫終平
悭臾被女神赤水女子獻收為坐騎
再無自由
共工祝融
往渤海之東深淵歸墟
思過千年
太子長琴被貶為凡人
永去仙籍
落凡後寡親緣情緣
輪回往生
皆為孤獨之命
從此
天界得一女神的黑龍坐騎
少去一位擅彈琴曲的仙人
太子長琴原身鳳來既毀
三魂七魄于投胎途中在榣山眷戀不去
被人界龍淵部族之工匠角離所得
角離以禁法取其命魂四魄
鑄焚寂之劍
魂魄分離之苦難以細說
所餘二魂三魄不甘散去
無所歸處
逢角離之妻臨盆
二魂三魄附于角離之子命魂
不日出生
角越自小時常呆望焚寂
似心有所感
後龍淵部族所鑄七柄兇劍
遭女娲封印
角越因失去焚寂之劍
投入鑄劍爐中自焚而亡
時如逝水永不回頭
龍淵崛起與消亡
太古兇劍甚至天柱傾塌的災劫
萬事萬物
僅是天地循環之一二
太子長琴的命運
已然湮沒于曆史洪流之中
歲月如長河無盡
滄海也變成桑田
或許隻有我
獨自遺落在時間的罅隙
永無歸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