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字明明是門裡有耳是怎麼演變成含有表示“嗅”之意義的?
聞是知悉事端倪猶耳受聲者。所以本義:表示聽到。如:《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屈原《九歌·湘夫人》:“聞佳人兮召予。”。《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後漢書·列女傳》:“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又如:聞聲不食(聽到動物的叫聲就不忍心吃它的肉);聞所不聞(聽到從未聽過的事情。也說“聞所未聞”);聞風響應(聽到風聲,便起而響應);聞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關的事來掩飾自己的實情);聞雞起舞(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寝,夜半聞荒雞鳴,乃與琨起身舞劍。後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起)。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聽說;知道。如:《孟子·滕文公上》:“聞君行仁政。”。唐· 韓愈《師說》:“其聞道也。”。又如:聞問(通音訊,獲得音訊);聞道(聞知領會道理);聞說(聽說);聞得(聽說);聞知(聽說;知道)。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接受。 如:聞教(受教;領教);聞命(接受命令或教導);聞令(接受教誨)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傳布,傳揚。如: 王維《老将行》:“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又如:聞誦(傳布與稱道)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報告上級。如:如:聞達(向皇帝報告);聞問(通消息)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趁,乘。如:聞早(趁早,趕早)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聞名,出名。如:《史記·魏公子列傳》:“名聞天下。”。《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聞于諸侯。”。
從“聞”有接受聲音之信息的意義表示也能獲得氣味之信息。所以相與比述衍義:表示嗅;嗅到 。如:《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芗澤。”。又如:自不可聞
相與比述衍義: 通“問”。表示詢問;問候。如:《易·旅象》:“喪牛之兇,終莫之聞也。”。《詩·王風·葛藟》:“謂他人昆,亦莫我聞。”。《詩·大雅·雲漢》:“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從“聞”有接受聲音信息的意義表示也能獲得所見之信息。所以相與比述衍義:表示知識;見聞。如:《莊子·秋水》:“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又如:聞見(見聞)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傳聞,聽到的事情;消息。如:《呂氏春秋·慎行論》:“求聞之若此。”。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又如:新聞;趣聞;要聞;舊聞;奇聞;見聞。
相與比述衍義:表示 聲望;威望。如:《詩·大雅·卷阿》:“令聞令望。”。宋· 王安石《傷仲永》:“前時之聞。”。
聞:
聞:從“聞”省。
聞:繁體字寫作“聞”。
《說文解字》:“聞,知聞也。從耳、門聲。䎽,古文從昏。”。
《說文解字》:“耳、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從耳。”猶面之旁聽之官外側輪廓即中竅之形者是耳字之範式。
《說文解字》:“門,聞也。從二戶。象形。”
《說文解字》:“戶,護也。半門曰戶。象形。”猶室家保護貨藏關閉拒之(半門)者是戶字之範式。
二戶兩範式疊加:猶室家保護貨藏關閉拒之(二戶)者是門字之範式。
耳、門兩範式疊加:知悉事端倪猶耳受聲者是聞字之範式。
繁體字“聞”簡化為“聞”是根據古人(異體字、同旁字)書法省筆規範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