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橙聊教育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時隔多年依舊記得很清楚。
衆所周知,學生階段的學習離不開教材,教材對于學生的學習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時代在不斷改變的同時,教育也在不斷的改變,教材暴露的問題也在不斷的出現。
前有“毒教材”事件的持續輸出,雖得到了處理,但新的“毒教材”問題還是不斷地出現,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材的内容又出現了問題。這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最為有名的名句,也被曝出出現了問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不是“斯人”而是“是人”,“斯人”錯了嗎?事情的起因是伴随着對“毒教材”的過度關注,讓人們對于學生時代的教材也更加上心,甚至過度的上心。凡事最怕用心,一用心問題就不斷暴露出來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這句話中的“斯人”,相信90後以及之前的人們,也就是現在很多小學生的父母,在學生時代學習的都是“斯人”。而在教育不斷的發展之後,學生使用的教材也在不斷地改版。
“斯人”也變成了“是人”,雖然整體的意思沒有改變。但隻改動了一個字,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家長輔導學生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于是便在網上引發了衆多的關注,畢竟一個人的記憶可能會錯。
但一群人或者一個時代的人的記憶不可能都會錯。再加上是和教材有關,關注度也比較高,也引發了人教社的關注,可沒想到的是,人教社的回應,更是激起了民憤。
人教社正面回應不是“斯人”而是“是人”,引發不滿,網友:你怕不是在開玩笑?如果說人們對于教材的改版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但更為接受不了的還是來自官方的回應,也不知道究竟是打了誰的臉?人教社給出的回應稱:自從1961年收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後。
一直使用的都是“是人”,而不是“斯人”,因此就不存在網絡上所說的事情。對此我本人也表示,第一次覺得官方的回應這麼不靠譜,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
我本人上學的時候這篇課文中明确寫的就是“斯人”,還是老師反複強調的重點。分分鐘我能給你拿出證據來,學生時代的課本我還都保存着。但凡回應說是教材改版的我都無言以對。
可這個回應真的是讓人很不信服,引發不滿也就不奇怪了。難怪網友紛紛表示:那我們的記憶怎麼解釋!還有網友表示:你确定你沒在開玩笑?我要是給你拿出證據怎麼辦……
同樣都是學生使用的教材,為啥有的是“斯人”,而有的則是“是人”?其實不管是“斯人”還是“是人”,也不管官方是怎麼樣回應的,大衆的記憶是改變不了的,也磨滅不了所有人的記憶,因為這也是那個時代獨有記憶。
而因為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地改變,雖然很難接受,卻也不是不能适應。而一個“是人”和“斯人”的問題之所以會引發這樣大的關注,我個人認為還是因為教材的版本不同以及不同的出版社造成的。
就像人教版和蘇教版的教材,在編排上和内容上就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也是結合當地教育的實際情況考慮的。不能說這就是不對,也不能說這就是對,隻能是看待事物的觀點不同而已。
面對“是人”也是一樣。特别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上來說,不管學習的是“是人”還是“斯人”,當下的教材上都是“是人”,就要按照“是人”的标準去輔導學生。畢竟學生面對的是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字去糾結。
影響學生的前途和發展,中考、高考很多時候就是一分之差的問題。另外,既然出現在中小學的教材上了,就說明通過了層層的把關,是符合當下的教育形勢的,也就不用過于糾結是哪一個字了。
結語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多麼有名和激勵人的一句話,隻是沒想到這樣一句名言,也會有被質疑的時候,還引發了衆多的關注。或許就是因為過于有名,如果是普通的一句話或者是文中不太重要的一句話,或許也就沒有這麼大的關注度了。
但這也不是壞事,說明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社會各界人員,都在關注教育的發展和走向,對于教育本身而言也是好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記憶中是“斯人”還是“是人”?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