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謠,很多孩子在學校裡都背過,但二十四節氣背後蘊含的深厚天文、氣候、文化知識,要掌握、了解絕非易事。
北京“00後”女孩慈蓮笙試圖用文學作品向孩子們普及“二十四節氣”,創作了一部名為《海晏河清四時天》的小說,并在閱文旗下潇湘書院App連載。在這個童話故事裡,從“春雨驚春清谷天“的歌謠開始,二十四個節氣化作二十四個各具特色的人物,帶領小女孩孟九州在華夏神州曆經四季輪轉、遊曆大好河山,了解節氣、節日文化。
《海晏河清四時天》書封
“我個人十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這種愛好一直在驅動着我嘗試用不同方式傳播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慈蓮笙說。
目前,《海晏河清四時天》已由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實體書。夏至到來之際,澎湃新聞專訪了慈蓮笙,談了談她對二十四節氣的理解,對文學寫作的興趣,以及對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慈蓮笙
拟人化二十四節氣,遍遊華夏九州
6月21日是夏至,這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在每年6月22日前後,太陽運行到黃經90°,也就是黃道的最北點,這一天就是夏至。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關于夏至,首先就想到吃了。”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慈蓮笙笑言,“夏至到了,數伏就不遠了,适合吃西瓜的時候要到了。”
在慈蓮笙筆下,《海晏河清四時天》中的夏至是一個大姐姐,“高高的個子,約莫算來得有一米九了,得足足比九州高了一尺半還要多。”
這一設定來自她對二十四節氣的了解。拟人化的二十四節氣的身高,是根據“晝長”設定的,“所以會出現文裡面‘春分秋分一樣高’、‘夏至個子最高”這種設定。”
《月令七十二集解》中寫到了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七十二候将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進一步劃分為“三候”,以五天為“一候”,歸納了每“候”的自然特征。這些句子如今讀來依舊很美,但如今能從字面意思理解七十二候已經很難了。
慈蓮笙讓夏至帶着九州,将夏至這“三候”一一看遍。在東北,他們看到鹿在山間脫落舊角,還跟着采藥伯伯挖草藥半夏,了解到“半夏”之名源自這種草藥是夏至前後才生長出來,此時夏天過半,故名“半夏”……
“夏至還有個說法是‘陽極陰生’,因為夏至和冬至是相對的,冬至就有‘一陽生’的說法,夏至相當于是反過來的。”慈蓮笙覺得,二十四節氣中蘊含了很多這樣的古老中國智慧,我們的祖先通過長期生産生活總結出了這些規律,并且将之提煉出來,用來指導農時,指導當時百姓生活,“所以,由夏至這個小的點,我個人的感受更多的不在于節氣本身,而是在于我們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在當今社會也是有指導作用和時代價值的,這是非常可貴的。”
《海晏河清四時天》插圖
創作童話,融入傳統文化和節氣知識
《海晏河清四時天》中,還有更多關于傳統節氣、節日文化的描寫。在慈蓮笙筆下,這個故事起源于女孩孟九州在生日當天做的一個夢。夢裡孟九州來到了一個叫作華夏神州的地方,遇到了四時天仙境裡的節氣和節日仙子們,随着他們一同經曆四季輪轉。在遊曆華夏神州大好河山,了解節氣、節日文化的同時,也看見了不同身份人們待人接物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熱忱。
每個節氣、節日仙子,慈蓮笙都會根據這個節氣本身的特色為他們設置性格,例如大寒性格較為冷淡,就像風霜雪寒;象征春天的立春則是溫柔可人,一開心樹上就挂上一層薄薄的綠色。她給這些拟人化節氣設定的衣服顔色,也是随着季節的顔色在變化。
每章開頭,都有慈蓮笙自己寫的小詩。立春是“炊煙袅袅漫田村,淩汛浩浩催山筍。三冬之末寒尚存,四季之始料峭春。”雨水是“草木生芽綠意發,江河潤育白李花。風過小隙吹胡葭, 雨落茅屋彈琵琶。”驚蟄是“雷震江河百蟄驚,夭夭桃花晨露瑩。雨水水映李花影,春分分辯朝暮平。”……
“小詩是正文内容的引入,也是補充。但除了句末押韻以外沒有按照格律去寫,勉強算是古體詩或者打油詩吧。”慈蓮笙從小學就開始嘗試寫詩,在《海晏河清四時天》中,她也試着以小詩的形式引入正文,為童話故事增添了幾分風雅氣息。
在每章結尾,慈蓮笙還會以“知識鍊接”的形式整理這一章提到的節氣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在孟九州跟着節氣仙子經曆一個個節氣、踏遍華夏九州的經曆中,慈蓮笙還融入了許多傳統文化知識。從馱着石碑的赑屃,到“三月三”上巳節,再到洛陽的牡丹文化,中國的圍棋文化……在二十四節氣之外,《海晏河清四時天》還是一部“傳統文化普及大全”。
《海晏河清四時天》插圖
夢想學習曆史,成為一名作家
2020年,看到“非童凡響 童心入夢”首屆中國兒童文學征文大賽啟動的消息,16歲的慈蓮笙動了念頭,想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創作一部童話。
“這之前一年,我在參加一項創新性比賽的時候,和學校裡的同學們設定的研究課題就是傳統文化,并且創立了公衆号‘CultureFuture小隊’去發一些相關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很多二十四節氣方面的知識。”
回想起寫作的初衷,慈蓮笙說,當時通過這個課題,她對二十四節氣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并深刻認識到了其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所以,在看到這個征文比賽後,她立刻想到,可以通過比較生動有趣的童話,将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揉入進去,向年輕人傳播傳統文化。
于是,在2020年10月,慈蓮笙正式開始在閱文平台創作《海晏河清四時天》。在頭兩章,她寫了前言和寄語,系統闡述了自己為何将二十四節氣作為創作的方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無疑可以對年輕人起到正确的引導和教育作用,是彌足珍貴且意蘊内涵豐富的人生導師。其中,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作為集琴棋書畫、中醫養生、農耕文化、儒佛道等多家思想于一身的文化結合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結晶,擁有無可替代性,在幾千年裡從不曾與社會發展脫軌。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因此也是最适合用作将當年輕人領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殿堂的引路者,是最适合用于培養當代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的題材内容。”
因為還在讀高中,慈蓮笙所有的寫作都在放學後完成。她在人大附中翠微學校就讀,學校非常支持學生全方面發展。慈蓮笙會盡量把作業在學校完成,回到家裡就開始寫作,她買了許多傳統文化的書籍,和網絡上查到的知識相互佐證、補充,有疑問還會去請教老師。老師和家長都很支持她的文學夢想。
就這樣,慈蓮笙越寫越順手,從日更1000多字,到日更4000多字。《海晏河清四時天》也一路進入征文熱度百強榜單,然後進入50強,20強,最後獲得了“非童凡響 童心入夢”首屆中國兒童文學征文大賽的銅獎。
《海晏河清四時天》插圖
在寫作《海晏河清四時天》的過程中,慈蓮笙也收獲了許多讀者。他們會在書友圈或者QQ書友群裡互動,她會給讀者科普她了解的傳統文化知識,也會收到讀者的分享,他們會一起探究感興趣的話題。她的幾位“運營官”也會做一些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激勵大家積極分享。
“我感覺自己的書還是起到了一定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無論影響大小,在我自己心裡來講,隻要對一個人有所改變和影響我就是成功的,如果是十個,百個,千個,甚至更多,是我更希望看到的。”慈蓮笙說。
目前,她創作的幾部作品中,都有很多傳統文化元素,她也希望在以後的創作中一直将之保持下去。下一步,她還想創作一部以非遺為主題的童話。
慈蓮笙的心願一個是考上北京大學學習曆史,另一個是成為一名作家。
“想成為一個作家,可能是受到魯迅先生的影響,在我看來作家不單單說是‘我是作家’,這種榮譽稱号似的标簽,同樣應該有一種責任,去引導一種正确的思想,促進社會的發展。畢竟年輕人都有那種滿腔熱血的意氣,無論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都會希望自己能夠為這些宏偉的事業做出貢獻,去實現人生價值。”慈蓮笙說,因為喜歡寫作,所以對自己而言,成為作家就是一種更好的去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而她的文學觀,是希望“與時代相連接,與人民共命運”。她的文學夢想,則是,“希望自己能用淺陋的文字,稚嫩的思考去改變一些誤區,去傳播我們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推廣一些正能量的時代精神。當然,也肯定希望能有更多讀者大大們看到我的書。”
《海晏河清四時天》插圖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