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晚會曝光了“土坑酸菜”,吃了好多年的老壇酸菜方便面真的讓人很惡心;還有雙彙火腿腸的車間衛生問題;還有烏江榨菜因為鈉和甜味劑相對較多,成為十大不推薦産品。網友紛紛調侃評論,打工人一天之内痛失夜宵三件套。
相信這些東西,大家以後肯定不會再吃了,但是夜宵還是會照常吃,有多少人在晚上吃夜宵不健康與晚上不吃的什麼睡不着直接糾結徘徊呢?
明明知道對身體不好,半夜睡前還撸了一大把串;說好了好好減肥健康飲食,堅持了1天就獎勵自己一桶炸雞;害怕發胖不敢吃碳水,中午吃了兩口米飯就陷入自我厭惡;每天都過得無精打采,看見什麼食物都沒有胃口。
你以為是自制力或者身體不好的關系?其實,可能是你的心理出了問題。你聽說過夜食症候群(夜食症)嗎?
夜食症是一種由生活方式不當引起的疾病,多見于喜歡熬夜者或經常上夜班的中青年人。2013年醫學界對“夜食症候群”已有明确定義,包括早上厭食、晚上吃得多以及合并失眠症狀等。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病人和其他飲食失調的病人相似,但神經及内分泌不平衡,情緒也有問題。通常進食的次數較多,也較常人吸收較多的能量,因此導緻肥胖。
美國醫生阿爾伯特·斯坦科德是醫學界研究夜食症的先行者和權威專家,他指出,夜食症是一種由精神壓力誘發、導緻荷爾蒙分泌失調而引起的臨床疾病。研究人員發現夜食者晚上嗜食的碳水化合物,可促使大腦産生一種引起“快感”的神經遞質複合胺。這提示夜間進食可能是人體自我抑制情緒問題和釋放壓力的一種無意識行為。
夜食症患者有3種失調症———飲食失調症、睡眠失調症、情緒失調症。午夜時分,他們的情緒越焦慮、抑郁,食量就越發增加,潛意識中想通過進食來調整情緒、減輕壓力和幫助睡眠,一般是選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而碳水化合物能夠刺激複合胺的分泌。複合胺是人體内一種能夠舒緩神經、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
醫學界表示,如果是晚飯後、睡前偶爾吃點宵夜,或因為某些原因導緻晚飯較晚吃,或經常吃完飯就上床睡覺,這可能還不至于是夜食症所緻。但若是出現以下現象,且已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則要小心提防夜食症:
1.白天胃口差、吃得不多,但一到夜裡就猛吃猛喝,而且吃的内容有點類似饑不擇食,拿到什麼都想往嘴裡塞。
2.沒有吃會有焦慮感,吃了又有很深的罪惡感。
3.有時已經睡了,還會忽然醒來找東西吃。
4.睡前一定要吃東西才能較快睡着,如果沒吃就難以入眠。尤其是吃澱粉類食物或甜食,才能入睡。
陳婕君在《可塑的我》中指出:“壓力型進食或壓力型厭食本身是身體智慧的表現。”“進食方式其實跟生活狀态是有很大關系的。”這種身體智慧通過“進食”這種形式表達了個體與外界之間的關系,當你感覺自己受到委屈很辛苦需要對自己好一些的時候,可能就會暴食;當你感覺外界好像總是在傷害你,周圍的人事物令你沒有安全感想要封閉自己的時候,可能就會厭食。
人的心理狀态受食物因素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國外有研究人員發現,吃一些甜食有助于緩解緊張、煩躁、憂郁等行為,并使人們獲得愉悅的心情,而當人體攝入相應的碳水化合物後,大腦中将出現一種血管收縮素增加的情況,進而使人的精神狀況趨于良好。
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吃零食可以安撫緊張焦慮的情緒,并不僅僅是滿足饑餓的需求。從生理學角度,嘴巴在咀嚼一些食物的時候可以很大程度上轉移人的注意力,讓大腦的攝食中樞可以産生興奮區。另外就是零食中某些特殊化學成分具有引起人食欲的效果,愛吃零食就會變得很自然。
總體上愛吃零食的人更多的是對吃零食這種行為形成了一種難以抗拒的習慣,并非同于咖啡因或嗎啡等物質引起的上瘾,主要體現為一種心理依賴而非生理需求,所以實現戒除愛吃零食的習慣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當然零食無需戒除,隻要科學合理吃零食并不會有太大負面影響。
對于喜歡吃零食的夥伴不妨制定一個零食計劃表,首先清楚自己每天哪個時候最想吃零食,其次提前準備一些低熱量且營養較高的零食,最後在吃零食的時候先喝些水,減少饑餓感。另外就是不要把零食總是放在自己容易看到和拿到的地方,而且不同的零食也最好不要放在一起。
最近網上有很多減肥訓練營,說1個月瘦30斤,很多人紛紛跑去減肥,但是事實上,減得快反彈也快,其實這種國外早就流行過來。據國外科學家的研究,人的飲食不僅受特殊生化過程的影響,而且受情緒意志的影響。肥胖者的飲食心理與一般人不同,可以說有點病态,也是導緻其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減肥,必須糾正略帶病态的食欲心理。從根本上改變肥胖者對餓與飽的病态心理感覺。
下面是科學家最新發現的幾種飲食心理與肥胖的關系及糾正方法。
1、追求品味
有學者做過這樣的實驗,将肥胖實驗者的雙眼遮蔽起來,然後讓他們判斷各種不同的味道。結果發現,60%的肥胖者都能對不同的味道做出準确無誤的判斷,這表明,敏銳的味覺和對美味食物的熱望間有着必然的聯系。肥胖者對食物往往比正常人體重有着較為強烈的追求,追求種類和品味。他們會不斷地吃東西以得到滿足,這是一種病态的食欲心理。
2、緊張與咀嚼
根據美國學者的調查,當心理緊張時,48%的被調查者說他們比平時吃得少,44%的人說比平時吃得多,隻有8%的人說沒有改變,他們深入調查發現,胃的滿足和食物的味道都無助于消除心理緊張,僅僅咀嚼的動作就足夠了。
肥胖的人就有這麼一種病态的食欲心理,就是當心理緊張時便想到吃東西。其實他們并不需要補充營養或能量,需要的是消除緊張的咀嚼動作,可東西畢竟吃下去消化了,所以越來越胖。所以,當肥胖者緊張時,應當選擇一些高纖維、低熱量的咀嚼型食物,這樣可以兩全其美。
3、碳水化合物偏好
研究發現,某些肥胖者有一種由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特殊的饑餓感,喜歡吃甜餅、糖果、蛋糕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所吃食物含低水平碳水化合物,他們就會感到煩躁不安,非常饑餓,甚至不能入睡、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學習。而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導緻體内熱量聚積而發生肥胖。建議适量吃碳水,或者選擇粗糧碳水。
4、對食物信息的強烈反應
食物形象包括食物的形狀、氣味、色澤等等。研究發現,有些人對食物信息非常敏感,這些人往往體内有較高水平的胰島素,并且隻要想到或見到食物就會提高胰島素水平,進而産生進食反應。每當此時,建議肥胖者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比如散步、喝水等等,或許可以抵制這種強烈的進食反應。
三餐應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之外,最好不要任意過度減肥,若要減肥一定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之下進行,且應多運動以放松自己、舒解壓力;遇到挫折時更應該尋求正确的宣洩方式,舒發情緒,并盡量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