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西皮和二黃哪個大
西皮和二黃哪個大
更新时间:2024-12-04 10:06:00

西皮二黃的由來

劉新陽

徽班進入北京後,在北京的戲曲舞台上站住了腳跟,這時漢戲入京又為徽班的演出注入了活力。

漢調,也稱楚調、漢戲,也是今天漢劇的前身。她是流行于湖北漢水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與徽戲一樣,漢調同樣是個曆史悠久的劇種。漢調的演出劇目非常豐富,有“漢劇八百出”之說。漢調的劇目構成主要以曆史演義小說和民間故事為主,漢調最初以演出“本戲”為主,後來發展為多演“折子戲”。代表性的劇目有《戰樊城》、《取成都》、《罵曹》、《醉寫》、《祭江》、《祭塔》等。

京劇小百科

本戲與折子戲:本戲也叫“整本戲”,是指包含若幹出(折)的大戲,一般一場演一本大戲,而幾本甚至幾十本的大戲則稱“連台本戲”,每天演一本,可連續演許多天,甚至幾個月,與連續劇的性質差不多。折子戲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裡的一折或一出。一般,折子戲矛盾沖突尖銳激烈,表演藝術相對集中,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可看性強。例如,我們把古典戲曲中的全部《牡丹亭》視為本戲,那麼其中的“鬧學”、“遊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等折,均可以視作《牡丹亭》中的經典折子戲。

源于漢調的曆史悠久,她的表演藝術同樣十分深厚,劇種的行當、分工也比較完備,在漢調中演員角色可以分為末、淨、生、旦、醜、外、小、貼、夫、雜十個行當。

西皮和二黃哪個大(西皮二黃的由來)1

漢調的聲腔以西皮、二簧為主。有學者認為,西皮來自于陝西、甘肅一帶的秦腔,流傳到湖北襄陽一帶,經湖北藝人改造而成,所以西皮最初也叫“襄陽調”。也有學者根據考證認為,湖北人一般把“唱”字讀作“皮”,因這種腔調來源于我國西部的陝、甘一帶,所以把這種曲調稱為“西皮”,取西部唱調之意。至于漢調中的二簧,是在清戲的基礎上吸收了來自安徽的二簧腔加工改造而成。

漢調中的二簧與徽調中的二簧名稱雖然一樣,但流播區域卻各不相同,漢調的二簧屬于弋陽腔在湖北發展的一條支脈,而徽戲中的二簧則是弋陽腔在安徽發展的另一條支脈。因此,盡管這兩種二簧腔的名字相同,而且,追本溯源她們也都源于弋陽腔,但她們的聲腔與闆式卻都各不相同。

西皮和二黃哪個大(西皮二黃的由來)2

京劇小百科

弋陽腔: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之一,她源于南戲,産生于弋陽,形成于元末明初。弋陽腔與海鹽腔、昆山腔、餘姚腔并稱為四大聲腔。弋陽腔一直在民間流布,有着較強的生命力,到了明末,弋陽腔更獲得觀衆的喜愛,她從依附昆曲到獨立創作劇目,已經逐步與昆山腔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在此需要着重強調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來自甘、陝秦腔的西皮屬于梆子腔,二簧卻是來自弋陽腔,從梆子腔和弋陽腔的歸屬地不難發現,屬于梆子腔的西皮屬于我國黃河以北的戲曲聲腔,而屬于弋陽腔的二簧卻屬于江南的戲曲聲腔,這種因南北融合而出現的“皮簧合奏”實在是漢調發生發展,乃至近代戲曲聲腔融合、改進中的創舉。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