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焖雞米飯,多年來一直是國民快餐三巨頭,一統全國人的胃。
近年,沙縣和拉面雙雙乘上餐飲發展的快車,卻少見黃焖雞的身影。黃焖雞怎麼了?國民快餐三巨頭,為什麼隻有它涼涼了?
當年和黃焖雞一起火起來的快餐們,都還好嗎?
總第 3005 期
餐企老闆内參 陳黎明 | 文
走高端的拉面
修内涵的沙縣
餐飲大賽道迎來機遇期,萬“餐”發展。
蘭州拉面跟着粉面品類的火熱,發展迅猛。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3個牛肉面品牌從進駐上海商圈開始,一步步完成蘭州拉面的升級之路。不僅在門店裝修、選址方面有了大調整,實現品牌“大躍進”,産品方面也豐富SKU,完成客單價從10元到35 甚至40 的價格升級。
沙縣也沒“閑”着,不斷升級自己的文化。今年,沙縣小吃技藝入非遺,還得到了的表揚。沙縣在前端管理商标、開旗艦店、做IP,後端發力供應鍊。此外,還有沙百味等“高端沙縣”,不斷嘗試為沙縣小吃增加新内涵。
沙縣小吃IP形象——沙縣之光
今年,兩個國民快餐巨頭,在不同的方向上動作頻頻。
這段時間,黃焖雞在幹什麼呢?
留在“昨天”的黃焖雞
相關結果停留在2015年前後——黃焖雞超過沙縣、拉面,成為快餐榜首。
當年的黃焖雞,開店勢如破竹。
實際上,黃焖雞2011年才從傳統魯菜變成一道快餐。那年,濟南老闆楊曉路改良黃焖雞,用兒子楊銘宇的名字做招牌,開了一間18平米的黃焖雞“專賣”店。不久後,店火了。大家看黃焖雞生意好、做法簡單、開店門檻低,也想做這門生意。就這樣,一批黃焖雞品牌誕生,通過加盟向全國擴張。放加盟本就擴店快,加上商标亂像,開店更是顯得浩浩湯湯。
2015年前後,餐飲圈流行“小而美”的經濟。單品類、口感佳的黃焖雞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媒體報道,“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黃焖雞全國新增門店數量爆發”,“2015年,蘇州平均每天開出1.4家黃焖雞”。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新增黃焖雞相關餐企有394家,2015年,這個數字變成了5996,2016年到2019年間,每年都有6000家以上黃焖雞新增餐企。即便後來回落,到今天,存續/在業的黃焖雞相關的餐企依舊有2.9萬家。
黃焖雞開店周期:
2014年開始加速,2016年進入平穩期,2019年開始下跌
但是這些黃焖雞,基本上還是從前的樣子:開在街邊,一間大約20㎡的夫妻小店。不變的黃底黑字招牌,不變的桌椅,不變的菜單設計,不變的價格。桌上貼着的點餐二維碼,似乎是時間變遷的唯一證據。
黃焖雞老闆自述:
“從雞到魚,現在又做回了雞”
黃焖雞老闆李靖親眼見證了黃焖雞的興衰周期。2014年,他在黑龍江的一個小鎮上開始做黃焖雞生意。“當地常住人口少,每天的營業額差不多兩三千塊錢。”
那幾年,小鎮前後開了七八家黃焖雞,但隻有兩家黃焖雞活到現在。“有些商家什麼東西都往黃焖雞加,把黃焖雞做成麻辣燙了。有的人第一次嘗試就遇上這樣不正宗的黃焖雞,覺得黃焖雞就這麼回事,沒有複購。所以黃焖雞落寞了。”
一個顧客對他說,“你們店黃焖雞怎麼不能加土豆?真是不正宗”,李靖覺得哭笑不得。
黃焖雞生意逐漸下滑,2018年,李靖開始找别的“活”。他跑市場時發現,自己的老本行黃焖雞在外賣平台賣得火爆,但外賣店的出品并不好。他覺得,黃焖雞還有很大的市場,自己把黃焖雞做優做好,能有戲。
于是,李靖一邊總結自己的經驗,一邊在其他快餐的“學藝”。“我去過酸菜魚品牌後廚,看看人家是怎麼生産加工的。他們把産品做成套餐,組合着賣,還做出很多相近的口味。”
去年,李靖的黃焖雞升級計劃開始了。“北城田間黃焖雞米飯PRO店”開在哈爾濱西站,他主要升級了3個方面。其一,肉質升級,把凍肉換成鮮肉,着重做好現壓收汁的核心環節。其二,米飯升級,将蒸鍋變成日本進口的電飯煲,用稻花香的米,農夫山泉的水做米飯。其三,店面裝修升級,專門做設計,優化餐具、桌椅等各個方面。此外,李老闆的店不僅有黃焖雞米飯,還有黃焖排骨,黃焖牛肉等,也增加了套餐:做黃焖雞米飯加酸奶、奧利奧餅幹、虎邦辣醬。一番操作後,李靖将黃焖雞PRO店的人均提上了30元。
北城田間黃焖雞米飯門店圖
今年的哈爾濱受疫情影響很大,PRO店的日營業額在六七千左右。李靖對PRO店還有一些不滿意,“打算再改造一下,明年進商場”。
從黃焖雞的難
看快餐升級的三個障礙
餐飲朝着精細化、标準化發展,黃焖雞是一個被升級卡住的快餐典例。
升不了級的快餐,很多都和黃焖雞一樣,難以突破三大障礙。
1、體驗欠佳,價值感低
從産品端來講,顧客對于食物口感的要求更高了。就米飯而言,當能夠感應當地海拔、氣壓等條件,并智能調節煮飯節奏的電飯煲被制造出來,并且進入C端市場流通,已經體現出我們想要的不僅僅熟了、或者是香的米飯,我們在追逐精細化的“完美米飯”。
煲仔皇的創始人薛國巍向内參君描述了他做鍋巴的過程,“就像做實驗一樣,在小細節上不斷調整,去看怎麼樣做出來的鍋巴最好”。
同時,顧客定制化需求更明晰了。菜品的選擇不僅有辣度、甜度,肉多點少點,還有原材料的同類替代品。比如酸菜魚,除了味型,還能選擇魚的種類。
黃焖雞的極簡SKU
此外,顧客逐漸養成“正餐 小吃 飲品”的用餐習慣,黃焖雞米飯單品不僅可能達不到顧客用餐需求,也限制了門店客單價提高。今年融資的面類,基本都帶做小吃,融資到E輪的和府撈面還開始做“和府小面小酒”。
從場景來看,近年餐飲企業不斷在做場景創新。同做快餐的老鄉雞最近在北京新開了十分年輕化的旗艦店。而黃焖雞一成不變,裝修日漸老舊,越來越沒有“魅力”。
2、夫妻小店模式的瓶頸——效率跟不上
同行都開始做标準化後,黃焖雞不升級、革新設備,相較之下,菜品的品控不行,質量不穩定。同行都開始做精細化後,黃焖雞不去算清楚原料的報廢率、員工的時效、門店的坪效等,全靠“感覺”經營,會産生很多不必要的開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費。
近年,借助供應鍊的預制菜、調料包在餐飲門店漸受歡迎。數據顯示,7成外賣均用調料包制作。吉野家一份飯,用調料包加熱兩分鐘就能出餐。相比之下,沒有供應鍊的黃焖雞在效率上也沒有優勢了。
3、組織力不強,小而散漫的開店模式
快餐的核心競争力是組織力。即便店多勢衆,黃焖雞組織力不強。
這得從黃焖雞快速開店的方法說起。黃焖雞選擇加盟模式,但加盟商除了給品牌和配方在後續經營管理上的幫助很小,加盟店和品牌方基本脫節,基本處于自由發展狀況。
此外,前文提到,黃焖雞門店大增的背後還有渾水摸魚企業的“功勞”。這些“抄作業”的黃焖雞抄不到品牌新作業,創新不了,還為利所趨,開始對黃焖雞偷工減料,攪黃黃焖雞市場。
會有做正宗黃焖雞的餐飲老闆憤憤不平,但借助熟客的支持,“自家黃焖雞生意還不錯手頭寬裕的時候,就會想着下個月再賺同樣的錢我就可以買輛車了”。一個黃焖雞老闆對曾經的自己哭笑不得,誰知道下個月生意就難做了。
沒有形成集體的黃焖雞,想要升級,會遇到很多阻力。
這一點,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就好很多。蘭州拉面和沙縣小吃都成立了協會,且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參與快餐的發展大會,制定政策法規協助地方美食發展,并幫助地方名片宣傳。而這批在上海興起的牛肉面店,做直營,企業化運營。
靠着加盟鋪開的單品類餐飲,很多都會遇到組織力不足的問題。情況好些,單品實力過硬,或許是下一個黃焖雞;情況不好,單品撐不住複購,也許就是下一個脆皮五花肉。
小結
現在的黃焖雞,在效率和體驗上都拿不到好成績。但黃焖雞隻是“小而美”風潮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實際上,還有很多沒有被我們看見的“黃焖雞”。這些單品類餐飲當年同樣憑借“小而美”發展起來,它們和黃焖雞有很多共同的問題。比如鲷魚燒,比如水果撈……
“黃焖雞們”還有機會嗎?
有。黃焖雞們市場大且成熟,内部定然有能力。但要再火起來,“黃焖雞們”需要升級。一方面是内部優化,像李老闆一樣,不斷嘗試品質、體驗升級,同時,加強組織力的建設。另一方面,“黃焖雞們”也需要等一個時機,一個像粉面品類大火、政策文化支持類似的大環境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