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爺爺,你也帶孫子來耍了啊?”
“對頭,這個公園才修好,用你們年輕人的話,我也過來打個卡。”
10月1日,國慶長假首日上午,位于兩江新區禮嘉街道的嘉和社區城市體育公園已有不少人正在休閑遊玩。這種下樓就有公園的生活,已經成為兩江新區居民的日常。這不,國慶節期間,就有不少市民打算不出遠門,把兩江新區的一個個特色主題公園“挨到耍”,來一場“家門口的旅行”。
社區居民有了家門口的休閑“小客廳”
“口袋公園”把幸福生活兜住
周爺爺“打卡”的禮嘉街道嘉和社區體育公園是兩江新區在國慶節前新投用的公園,也是送給附近居民的一份“節日禮物”。
周爺爺說,公園修建前,小區周邊沒有完善的健身場地,鍛煉時隻能随便找一個空地。如今,這座2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區體育公園裡,設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步道、兒童攀爬等多種健身場地,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設施完備、功能豐富、環境美好的文化體育場所。
嘉和社區體育公園全景
“現在我出門步行兩三分鐘就能到體育公園散步鍛煉,很方便,娃兒也有耍事,我們對這個‘禮物’都很滿意。”說起家門口的新變化,周爺爺滿臉笑容。笑從何來?他說,是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強了。社區城市體育公園的存在,不僅讓居民在“小而美”中體會“微幸福”,同時也提升了社區的品質和容貌。
市民在九曲河濕地公園休閑遊玩
不僅是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在國慶假期,兩江新區的各個特色主題公園也“檔期”滿滿。
上遊新聞記者在兩江新區部分公園實地打探發現,在禮嘉智慧公園、金海灣公園、金州公園等地,不少市民都選擇趁着假期,帶上家人置身于綠林花海之中,感受沁人心脾的秋日暢快。
小朋友們在金州公園盡情玩耍
“誰說假期一定要出遠門才能放松身心,我覺得逛逛家門口的公園也是不錯的選擇。”在九曲河濕地公園,帶着一家老小漫步于綠地中的鄒女士感慨道。
金州公園一角
據了解,一直以來,兩江新區依托“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本底,以“百園之城”建設推動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目标落地落實,打造“青山入城、碧水竄綠、城在山中、家在林中”的生态新區新格局。
随着吉興遊園、金州遊園、胡楊遊園、行遠遊園、志願者主題公園、嘉美公園等在今年陸續投用,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已建成公園131個,綠化覆蓋率50.47%,“百園之城”名副其實,實現了“開窗見綠、推門見景”。
金海灣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一步一景“串聯”出美好人生
“這個街道走起好舒服哦,随便拍張照片都自帶濾鏡的。”僅僅隻是公園美景還遠遠不夠,行走在秋天的兩江新區道路上,黃色、紅色、粉色、綠色灑滿大街小巷,就像走進了一幅畫,讓不少外地遊客發出感歎。
兩江綠道建設讓城市一步一景
“我是看到起家門口的道路一步一步變美的。”漫步在華僑城濱江休閑帶上,家住附近的張女士看着前來打卡的遊客,心裡由衷的自豪。
市民在禮嘉山城步道跑步鍛煉
張女士說,以前這裡泥沙堆積、雜草叢生,既不美觀還構成通行障礙。“兩江綠道”行動實施後,這條道路搖身一變成為了綠意盎然的生态長廊。沿着步道蜿蜒而下,可以看到梯田觀景台、觀景長廊,原生态荷塘、嘉陵江畔,一半山水、一半灣徐徐映入眼簾。
“雖然不是公園,但感覺就像走在公園裡一樣巴适,希望這樣的綠道越來越多。”張女士說,現在每天飯後到附近散步,已成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必修課”。
華僑城濱江休閑帶成為生态長廊
在兩江新區,像這樣的既是道路也是景觀的花樣“綠道”,已建成投用300餘公裡,串聯起社區到公園、交通站點、醫院、學校、辦公區等城市重要節點。
華僑城濱江休閑帶一半山水一半灣
相比于一般山城步道,綠道根據地形因形就勢,全程沒有梯坎,都是平坦路面或緩坡路面,寬闊的大道上既可騎行,又可漫步,周邊鳥語花香,兼具休閑與通勤功能。同時,還規劃了休閑健身、時尚出行、驿站服務、智能互動、綠色生态、賞花觀景六大系統功能,更好地服務居民生活。
禮嘉山城步道将美景串珠成鍊
如今,一條條綠道“串珠成鍊”、縱橫綿延,已成為兩江新區“大景區”“大花園”“大生活”等區域的“毛細血管”。
“細節之美”點綴城市風景線
城市之美,美在細節;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也在于城市管理工作的細枝末節。
“去年,我過馬路走天橋還隻能爬樓梯,今年就可以輕輕松松坐電梯了,方便多了。”家住金渝大道的王大伯說,這樣的變化讓他感覺很溫暖。
從天橋上的遮雨棚、到公園裡的小夜燈、再到街角處的飲水機……每一個細小的改變都貼近着群衆的需求。
“以前我送小孩上學,要繞道金州大道,浪費時間又不方便。把這個情況反映後,很快就增開了交通線路,出門就是公交車站,旁邊還新修了公共廁所,方便得很。”居民劉先生說,今年兩江新區新增了1613線、831線、9602線三條公交線路,出行更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他提的建議被接受并得到落實,讓人有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自己也成為了城市管理的參與者。
街邊的直飲水為行人“解渴”
即使是不容易被注意的城市“灰空間”,兩江新區也沒有落下。
因山地地貌的特殊性,重慶的橋梁數量和密度遠超其他城市。其中重要的交通節點——立交橋成為城市景觀不能被忽視的存在。
以前,立交橋下存在大量“灰空間”,成為城市管理的“死角”和“頑疾”,嚴重影響城市品質。随着兩江新區城市提升行動的實施,這些“灰空間”如今都變了樣。
橋下“灰空間”變成城市新景觀
在金開大道川劇院旁、古木峰立交橋下,原本單調的橋柱被塗上了川劇元素,之前雜亂無章的綠地空間也進行了重新梳理;趙家溪立交橋下,原本雜亂的灌木叢經過修理和加種,形成了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草坪花境;渝都大道等道路兩旁,制作了花籃、花箱、花池,讓景觀效果更加多元。“藝術展”一般的景觀使得以往冰冷的水泥柱、灰暗的混凝土牆面變得明亮而溫馨,為南來北往的市民帶來耳目一新的觀賞效果。
橋下“灰空間”變成城市新景觀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市民生活在“公園”裡,隻是兩江新區緊扣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目标,打造城市建設升級版、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攻堅提升行動的其中一部分。
從公園、水庫、綠道再到老舊小區、市政道路、智慧城市,城市品質攻堅提升行動覆蓋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力求更好地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
城市有品質,群衆才有獲得感。兩江新區将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樣闆,讓市民生活得越來越“巴适”。
上遊新聞記者 王淳 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