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社會的時局變換如此之快,幾十年就能夠發生朝代更替,物換星移。而人生命運高低的轉化甚至更加迅速,生活中一個不好的變故可能讓人傾家蕩産,而一個好的轉折也可能讓人生平步青雲甚至名留千史。
從小定下婚約,長大之後男方家道中落,女方背信毀約,而妹妹卻願意替姐姐出嫁,之後男方又逆風翻盤。我們覺得這樣跌宕起伏的情節不就是典型的小說情節嗎,但是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那些腦洞大開,令人瞠目結舌的小說劇情有很多也脫離不了現實生活的腳本。
在中國曆史上,就曾發生過我們現在經常在小說中看到的劇情。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劇情會如何展開,而男女主人公的命運又是如何的呢?
一、屋漏偏逢連夜雨
主人公的名字叫做譚繼洵,字敬甫,清浏陽縣人。
譚繼洵原本也是出生在官宦人家,父親譚學琴當時是湖南浏陽縣的一名官員,雖然官職不高,但也能夠讓家中衣食無憂,而且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但是誰能想到家中的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
年幼之時,譚繼洵的父親遭遇重病,不治而亡,這讓原本安逸的家庭淪落到落魄的境地。
而家中兄弟姐妹衆多,母親又沒有什麼謀生手段,孤兒寡母,舉步維艱。而幼年的譚繼洵身體十分虛弱,經常生病,在兄長的照顧下才漸漸長大。
雖然生活條件發現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曾經官宦之家的家庭環境還是給譚家的這些子女帶來了思想上的影響。
特别是譚繼洵的兄長,他深知教育對人命運的影響,在家中沒落以後,仍然非常重視譚繼洵的受教育問題,為他請老師,督促他學習。
所以,雖然譚繼洵是一個窮書生,但是他有自己的才華和理想,如果給他機會的話,想必能夠有一番作為。
二、誤打誤撞覓良緣可惜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們的思想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也不能理解風水輪流轉,不可以貌取人這些話的含義。
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被奉為婚姻的不二法則。而譚繼洵也有一個從小便定下了娃娃親的結婚對象——徐家長女徐慶緣。
定下這門親事的時候,譚家還是富裕人家,而徐家也是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兩家可以說是門當戶對,但是誰能想到譚家會遭遇這樣的變故,而譚繼洵成了一個窮小夥。
而徐慶緣從小就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富足的生活也讓她驕縱蠻橫,打心底裡瞧不上譚繼洵,不願嫁給他過苦日子。
但是徐家當時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怎麼能随便就出爾反爾呢。就在父親徐韶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徐家二女徐五緣想幫父親排憂解難,于是去勸說姐姐。
雖說徐五緣也從小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但她和姐姐的性格卻截然不同。
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待人完全沒有大小姐的架子。在徐五緣勸姐姐以大局為重,不要讓父親難堪的過程中,徐慶緣仍然是耍大小姐的脾氣,聽不進妹妹的建議。
無奈之下,徐五緣提出自己願意代替姐姐嫁給譚繼洵。
但誰又能想到這一決定改變了幾個人的人生軌迹。嫁給譚繼洵之後,徐五緣發現譚家并不像姐姐說的那麼破敗,家裡幹淨整潔,而譚繼洵也是一個忠厚老實,有上進心的人。
徐五緣沒有嫌棄這個窮小夥,譚繼洵也非常感動妻子能夠跟着自己過清貧的生活。
兩人結婚後,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更加了解彼此,兩人也情投意合,日子雖然拮據些,但是依然過得很幸福,徐五緣放下大小姐的身份,成了一個洗衣做飯的平凡妻子,而譚繼洵也不甘于這樣的苦日子,奮發讀書。
然而奮進的人生不會是波瀾不驚的,量變最終會帶來質變。
在平淡的生活中,譚繼洵的人生迎來了第二次轉機。奮發圖強的譚繼洵在29歲的時候鄉試中舉,之後又考上了進士,成了朝廷官員,受到皇上的青睐,生活仿佛給他開了一路的綠燈。譚繼洵從窮酸小夥變成了達官貴人!
就在身邊滿是贊譽,眼前的景象從破屋舊瓦變成富麗堂皇的時候,譚繼洵仍然沒有忘記遠在家中的妻子仍然過着清貧的生活,他感謝這個善解人意的女人在自己落魄的時候對自己不離不棄。
在京城安頓下來之後,譚繼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妻子接了過來。他們本來是誤打誤撞才結為夫妻,但是也正因為這樣,他們遇見了彼此,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三、今夕對比歎連連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這代價有時結出的是甜蜜的果實,有時卻是亞當和夏娃偷吃的禁果,最終受到了懲罰。
譚繼洵雖然經曆了富貴到貧窮轉變,但他沒有選擇渾渾噩噩地生活,而是一直保持奮進的态度,所以他的人生迎來了好的轉折。
而徐五緣雖然是富貴人家的小姐,但是卻沒有染上傲慢無禮的惡習,而是平等待人,願意幫家人分擔解憂,在嫁給落魄時的譚繼洵後,也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妻子形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譚繼洵和徐五緣還有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兒子,那就是譚嗣同。
或許因為父母都是品行良好,有原則的人,譚嗣同也心懷遠大的志向,想要改變中國那時落後的現象,積極變法,即使是面對殘忍的屠刀依然正義凜然。
而相比之下,當初看不上譚繼洵的徐慶緣雖然如願嫁入了一個富貴人家,但是結婚後的生活并不幸福。
當初對富貴的追逐讓她固執地不願遵守兒時定下的親事,她也因此嘗到了更多的苦頭,反倒是随遇而安的徐五緣過上了姐姐想要的那種生活。這樣的對比不禁讓人感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結語青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有為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很多習慣還未養成,很多可能還等待去發現和創造,所以早早地就對一個人的成就作出判斷,不僅是片面的,而且還沒有什麼參考意義。
但是很多人沒有這種長遠的眼光,也不屑于将自己于這種人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要知道,莫欺少年窮,有時候給别人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