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九年,也就是公元855年,全天下舉子彙集到長安,參加一年一度的進士考試。
還沒開考,一位中年考生的出現,迅速觸發了監考人員的警報系統。
隻見這位考生,面瘦臉長,滿臉胡須一頭亂發,穿着打扮不修邊幅,長相跟“鐘馗”頗有幾分相似。
當然,他并不是因為長得醜才引起監考人員的注意。這些考官見多識廣,長相奇特的人見多了,主要是因為這人跟考官們都是老熟人了,他就是年年應考的著名考生——溫庭筠先生。
溫先生對科考有種迷之執着,年年考試年年落榜。但他有着驚人的毅力,硬生生參加了十幾場考試後,考官敏銳地嗅到了一絲與衆不同的味道:他莫不是有什麼貓膩吧?
事實證明考官們也不是白給的,經過他們仔細觀察,終于解開了溫庭筠參加科考的秘密。這厮在考試中充當槍手,專替别人答題作弊!自此,“大唐第一槍手”溫庭筠,進入了考官的視線範圍。
溫庭筠是名門之後,祖上溫彥博曾在唐初做過宰相。作為官宦後代,他自幼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據說他叉八次手,就可以完成科考文章,人送綽号“溫八叉”。既出身名門又才高八鬥,溫庭筠的前途十分光明,随便努力一下就能達到巅峰。
溫庭筠年輕時和唐朝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夢想是考進士、當大官、做大事。但現實是,他終其一生都沒有考中進士。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毀在“但是”二字上面。溫庭筠有個本事,即便拿到雙王四個二,到他手上也能打崩。
他用實力向世人證明,想從神童淪為替考,跌落神壇隻需要三步操作。
第一步:喜歡逛青樓,名聲敗壞,在文壇口碑極差
文藝青年溫庭筠有個毛病,喜歡逛青樓。他終日與京城的一些官二代和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對酒當歌,嫖妓賭博,沉溺于聲色犬馬中不能自拔。
有一次,溫庭筠跑到揚州一帶旅遊,碰到了遠房表哥姚勖。姚勖是唐名相姚崇的五世孫,當時在湖州任刺史,不忍心看他這樣沉淪下去,就給了他一大筆錢,叫他拿了錢後好好學習、積極上進,努力投身于文學創作中。
結果溫庭筠拿着這些錢,一頭紮進青樓,半個月不到就把錢揮霍一空。姚勖知道後差點氣死,把溫庭筠打了一頓。溫庭筠姐姐不幹了,跑到姚勖家裡指着他的鼻子罵了一通,姚勖年紀大了心髒又不好,被這麼一鬧連氣帶病,沒多久就死了。
這事很快傳遍了文化圈。溫庭筠可以說是臭名遠揚了,被文人界全體鄙視。
第二步:站錯隊
溫庭筠在24歲的時候,不知道通過誰的牽線搭橋,結識了當朝太子李永。作為李永的專業陪玩,他簡直是盡心盡責,玩出了花樣,玩出了水平。按理說跟着未來的皇帝,前途總該光明了吧?
然而,運氣再一次遠離了他。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太子被陷害,罪名就是“宴遊敗度”,翻譯過來就是吃喝玩樂不守規矩。雖然勉強保住了太子之位,但被禁止出門,沒多久就死了。
最大的靠山倒了,溫庭筠隻能重出江湖,妄圖通過科舉考試鹹魚翻身。
按照當時的科舉制度,考生要先經過京兆府的考試,再由京兆府推薦去參加進士考試。而溫庭筠在京兆府的考試中得了第二名,這個成績隻要考試不審錯題,中個進士那是十拿九穩。結果呢?溫庭筠棄考了。
棄考原因嘛,主要就是得罪了人,這就引出他的終極必殺技:得罪人小能手。
第三步:為人太狂,管不住嘴,四處得罪人
主要是他得罪的是重量級人物,當朝宰相令狐绹。
本來倆人關系還不錯,溫庭筠成天和令狐绹的兒子混在一起。令狐绹一看小夥子寫詞挺厲害,也愛惜他的才能,就将他留在宰相府内,從這點看,令狐绹也算溫庭筠的伯樂了。
唐宣宗很喜歡詞,有次宮裡晚宴,需要為《菩薩蠻》樂曲填詞,令狐绹就讓溫庭筠代筆寫了一首,然後拿去進獻給皇帝,謊稱是自己的作品。
但代筆這事不光彩,所以令狐绹囑咐溫庭筠不要把這事說出去。結果,溫庭筠轉頭就給說出去了。這還不算,他經常人前人後,經常說令狐绹的壞話,譏諷他不學無術,明明是個粗人還霸占着宰相的位置。
令狐绹心胸也不寬闊,十分記仇。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說:“溫庭筠有才,但是人品太差,不應該讓他中進士。”每一次科舉考試中,不論溫庭筠成績如何,令狐绹都從中作梗,堅決不予錄取。
所以,溫庭筠每次考試都會落第,時間長了他心灰意冷,幹脆替考,既能賺錢又能擾亂科考秩序,何樂而不為?“江湖第一槍手”就此誕生。
于是他被考官當做重點監管對象,有一次考試,主考官把他安排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目不轉睛地盯着他,
見溫庭筠無計可施,匆匆答完自己的試卷,提前交卷離場後,考官得意的笑,結果後來考官聽說,溫庭筠在嚴密監視,雖然不能親自替别人答卷,但還是成功地口授了八個考生的文章。
後來溫庭筠有次轉運的機會,被宰相徐商賞識,讓他去主持國子監的秋試。他本着公開公正的原則,将考生的文章拿出來公示,但是文章裡很多諷刺當權者的文章,于是他又得罪了一大批權貴。
于是他被踢出長安,打發到偏遠地區扶貧,這一次,溫庭筠沒有卷土重來,因為被貶沒多久,他病死了。
他的這一生,口碑不好,運氣極差,性格太直,但詩詞寫得真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