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武漢晚報
記者24小時直擊“鬧鐘丈夫”
到點必須起來,妻子需要我
/ 追蹤報道 /
一邊要照料卧床的漸凍症妻子,一邊還要下塘挖藕捉魚。時間對武漢黃陂漢子李家而言隻能按小時計,哪怕外出幹活一小時,他也要帶個鬧鐘。
即便有時候深夜響起的鬧鐘鈴聲沒有把李家叫醒,但他知道:到點必須起來,妻子需要自己。
12月2日下午1時至3日下午1時,記者近距離見證了李家的一天。一天很長,一天又很短。自妻子病重卧床後,他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
午飯後陪妻子刷半小時視頻
下午2時,妻子王巧英的午飯,李家才喂了一半就涼了,他隻好到廚房加熱後再接着喂。加熱時,李家用筷子不斷攪動着在半鍋沸水中的鐵碗,以免糊了不能吃。
這頓午飯直到下午2時30分才吃完。王巧英吃完午飯後,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李家。“是不是吃飽了?”李家問。王巧英眨了眨眼,意思是“對”,随後将目光投向電腦。李家明白了,妻子這是又想上網刷視頻。
李家把妻子扶到輪椅上,給她圍上一塊大号圍兜後,才把她推到電腦旁。借助“眼控儀”,王巧英可以上網,隻是輸入文字的速度比正常人慢一些。
随着王巧英眼球轉動,光标在電腦屏幕上移動,進入自己熟悉的網站,選擇感興趣的視頻後,她點擊了播放。
王巧英習慣每天午飯後上網刷一會視頻。王巧英每次刷視頻時,李家就在旁邊陪着。她知道丈夫對搞笑視頻的興趣“一般般”,陪在身旁,就是想讓自己開心。
每天午飯後,李家會留出半小時用來陪妻子刷視頻。看到妻子笑,他會在一邊陪她笑;看到妻子有口水,他會及時去擦。
“這并非浪費時間,她要是不開心,我一天都會難受。”妻子刷半小時視頻後入睡,李家才有時間去忙農活。
下午3時許,李家在徒手挖藕。
聽到鈴響立馬從蝦塘裡抽身
下午3時,妻子刷完視頻入睡後,李家麻利地換上了防水衣,他要和父親一起出門挖藕。
出門前,李家習慣性地從房中拎出了一個鬧鐘放在三輪車上。他把鬧鐘響鈴時間定在了一個小時後。
當天,父子兩人挖藕的目标是100斤。“現在水溫接近冰點,(人)泡在水裡時間長了不行,而且(藕)銷量有限,多了就會積壓。”
挖藕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徒手方式。父子兩人在最高齊腰深的水中,赤手在泥水中摸。不到一分鐘,李家的雙手就凍得通紅。
不到半小時,兩人完成了當天挖藕100斤的目标。将挖出的藕迅速送回家,李家和父親又馬不停蹄趕到蝦塘捉魚。
蝦塘已投放了小龍蝦苗,鲫魚和黑魚如不“弄出來”,蝦苗就會被吃掉,“這兩種魚會鑽泥巴,無法下網捕撈”。
父子兩人放好地籠後,開始分頭在齊膝深的泥水中捉魚。李家讓父親事先放了一台水泵在蝦塘抽水,他計算過時間,下午挖完藕,蝦塘的水深剛好适合捉魚。
“叮鈴鈴……”下午4時,蝦塘邊三輪車上的鬧鐘準時響起。聽到鈴響,父子兩人立馬從蝦塘裡抽身回家。
李家趕到家,正好趕上妻子醒來。他将防水服一脫,臉上的泥巴都還沒來得及洗,就進房給妻子去翻身,忙完後才換上了棉衣。
能做到挖藕、捉魚、照料妻子三件事“無縫銜接”,源于李家自己心中也有一個鬧鐘,“以前我都是一件事幹到底,現在學會了将事情拆分,逐步完成”。
淩晨2時,李家在房間裡給妻子翻身。
吃熱幹面時不自覺地咬牙齒
晚8時,李家照常給妻子喂飯,晚餐是肉片湯配4個剛炸好的藕圓子。王巧英吃了一半,示意先停下來。
直到晚上11時,李家才把加熱後的飯,用注食器給妻子喂完。等他上床睡覺時,新的一天已過去了快一個小時。
3日淩晨2時,準時響起的鬧鐘打破了夜的靜谧。“哥,起來。”小妹李慧在門口喊了幾聲,李家回應了一聲,屋裡的燈随後亮起。給妻子翻完身,李家再次入睡已快淩晨3時。
淩晨4時,鬧鐘又一次準時響起。李家的母親住在李家隔壁,聽到鈴響,她在門口喊了李家幾聲。房裡沒人回應,但有燈光。幾分鐘後,李家匆匆回應了一聲,“早醒了,正在(給妻子)翻身”。
淩晨5時,李家提前醒來,準備出車送藕和魚到集貿市場。此時,恰好妻子也醒了,他就先給她翻了一次身。
40分鐘後,天還是黑的,李家用三輪車帶着父母一起前往幾裡外的廖崗集貿市場,車上有待售的兩筐藕和一筐魚。
李家出車時看到,三輪車的車燈罩上有一層薄薄的冰。在廖崗集貿市場,李家幫父母整理好兩個攤位後,在附近點了一碗熱幹面過早。
吃熱幹面時,眼裡含有血絲的李家不自覺地咬牙齒。小妹李慧知道,哥哥如果非常疲憊,就會下意識咬牙齒,“這是他從小的習慣”。
上午7時許,李家帶着女兒在路口等幼兒園校車。
中午沒用鬧鐘也能準時起床
早上7時許,李家一個人先從集市回家。回家後,李家把5歲的女兒送上幼兒園校車,然後開始為妻子準備早餐。
上午9時30分,李家給妻子喂完早飯,準備上床補覺。入睡前,他用了兩個鬧鐘定時,時間分别是上午10時和11時,确保上午能給妻子翻兩次身。
中午12時,沒有定鬧鐘的李家準時起床。他先是上街給妻子買藥,趕回後接着給妻子做午飯、喂飯。
自妻子病重後,李家每天的生活都處于“連軸轉”。記者問:“妻子患病後,你覺得什麼時候最難?”李家說:“晚上全程照顧妻子。”他坦承,自己确實很累,但一想到第二天也許就有奇迹,人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自妻子因漸凍症卧床後,之前“帶手機從來不看時間”的李家,對時間越來越敏感。他先後買了7個鬧鐘,一年多就用壞了兩個。
即便有時候深夜響起的鈴聲,沒有把李家叫醒,但在他内心深處,也一直有個聲音在提醒他:到點必須起來,妻子需要自己。
時間,對李家來說就是對妻子的牽挂。他逼着自己提前計劃好要做的事,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妻子。“别人做事分上下午,我安排事情隻能論小時。”如果一天要挖200斤藕,他就會拆分成幾個時段,最後既能完成目标,還不耽誤自己照料妻子。
文/記者史強 圖/記者史偉
一億流量背後 是超越世俗的愛
12月2日,微博#丈夫用7個鬧鐘定時照顧漸凍症妻子#話題點擊量過億,跟評2200多條。“有情有愛大丈夫”“這樣的好男人上哪兒找”“這就是愛情”……網友們贊譽武漢人李家是“中國好丈夫”。
李家用鬧鐘定時照顧漸凍症妻子的事迹報道,連日來引起全國網友持續關注,不僅人民日報客戶端連續在首頁推薦,相關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一億流量的背後,是網友對真情的呼喚。這是愛與被愛的典範。”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教授喻豐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李家)讓年輕人看到,還有如此深沉的情感。”喻豐說,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不離不棄的愛情似乎在變淡,在變少,“李家和妻子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強的信心”。
妻子王巧英為自己的抖音賬号取名為“@幸福的漸凍人”。曾經講授過《幸福課》的喻豐認為,在被病魔纏身的極端環境下,她擁有一個深愛她的丈夫,她收獲的就是更強烈的幸福感。
從事家庭調解工作15年的武漢金牌家事調解員曹紅玲說,在她調解過的家庭矛盾中,很多源于妻子或丈夫一方身體出現重大疾病,日複一日照料後,要求離婚或分開。與之對比,李家對妻子的不離不棄顯得難能可貴。
“照顧病人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能夠日複一日這樣照顧妻子很不容易,他太辛苦了。”武漢人夏瑩表示感同身受的理解。5年前,夏瑩的孩子被确診為孤獨症譜系障礙,父親因心肌梗死留下嚴重後遺症。她和丈夫扛起了照顧孩子和老人的重任。夏瑩說,每個家庭都會遭遇或大或小的磨難,但隻要家人齊心,共同扛起責任,再大的磨難都能迎刃而解。
記者張維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