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與《三國演義》同為脍炙人口的演義小說,内容同樣有虛有實,令人真假難分。不少人認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話,那麼,《水浒傳》便隻是一分史實,九分虛構。那麼,《水浒傳》中梁山泊的108名好漢,又有多少位是真實存在?
《水浒傳》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由于小說結合真實的曆史背景、人物以及事件,再加上形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少人都以假亂真,誤将故事情節視為真實曆史。
事實上,《水浒傳》中多數人物和内容都是虛構的,當中108名好漢中,根據明代《宋史紀事本末·侯蒙傳》記載,隻有36人在曆史中存在。這36人,便是在宋徽宗宣和三年二月“橫行河朔”曆史事件的主角:“淮南盜宋江以36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撄其鋒。”
除宋江外,其餘35人的名字,史書沒有客觀具體記錄,大部分是根據民間傳說再加工而成的。據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列出了這36人的名字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甯、李英、花和尚(魯智深)、武松。
但為何在《水浒傳》中出現的好漢數目會是108位?
一方面是在古代,36這個數字代表天罡,天罡所對應的剛好是72地煞,加起來便是108了,這樣,小說看起來更有神秘感和層次感;另一方面是,作者為了吸引讀者,增強小說的可讀性,在36名實際存在的人物基礎上,再虛構了72人,這樣才有了我們今天百看不厭的《水浒傳》。
另一樣有趣的地方是,由于《水浒傳》太有名了,很多人誤以為宋江等人領導的農民很大規模,氣勢很盛,但史料上看,在北宋末年300多次的農民起義中,宋江起義規模并不算大。
據《宋史》載,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因宋朝廷為了解決财政困難,将整個梁山泊800裡水域全部收歸國有,百姓入湖捕魚、采藕、等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當時的農民與漁民非常貧窮,根本交不起重稅,于是,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铤而走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口前來鎮壓的官兵。
最初,宋江等人一直堅守在梁山泊,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義,随後離開梁山泊,轉戰青、齊、濮各州之間,官府也才開始注意到這支起義軍存在,并下令任命張叔夜為海州知州,讨伐宋江,最後宋江等人投降被擒。但是,宋江等人是生?是死?則已經無考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