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在第一次看到高金Thor1000的時候,我就産生了一種跟第一次看到奔達燎LFC700時相同的思考。
“這種帶有科幻風,仿佛來自未來的非主流巡航車,到底應該賣給誰?”
要說國内目前的造車工藝,高金妥妥地位列前三甚至僅次于豪爵,但是我始終認為高金做事踏實厚道,但是在理念這一塊始終有所欠缺。
Flame500傾力打造機甲風;GK1200全力營造界于T120和Speed Twin之間的實際表現;Thor1000又将産品力、颠覆力發揮到了極緻。
産品本身有沒有問題呢?我認為完全可以說是大貿車水平。
但是總感覺這幾個極其優秀的産品對目标消費者的人物畫像做得并不好。換句話說:你想賣給誰?
兜兜轉轉半天,我覺得産品指向性最清晰的,居然還是高金正式推出的第一款車:GK500
換言之,産品越做越好,但是定位卻越來越模糊了。
不停探索和創新,這是很積極的,但同時這又是很危險的。
當然,你可以說高金有錢,不在乎前期的陣痛,反正話怎麼說都行。在我看來,趕緊找到準确的蓄力方向才是當務之急。
例如:豪爵打定主意做“以人為本”精品通路車和中小排量玩樂車型;春風打定主意搶占未來産品市場、銷售售後渠道、後市場;錢江打定主意搶新手市場,一門研究外觀完全放棄内在;隆鑫無極打定主意開發各種動力平台…..
也許我們常人對企業的戰略思想褒貶不一,但這些大廠都是有明确的目标的。
回來看看高金呢?
高金的優勢就是金屬件、發動機、精加工,這些都是硬件,關鍵從最近推出的幾個産品來說,我實在沒看懂到底要幹啥。
GK1200瞄準高端市場?文化沒有形成、品牌價值也不足以支持起這麼沉重的産品,價格就定不起來,反過來國内可能還要落個口實,弄得可能出現誰買誰尴尬的窘境。
Thor1000貌似就想用一個未來朋克風格來繼續試探中高端人群的喜愛偏好。
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效果咋樣确實不好說。
看看這台車的定價,58800,說實話我在試過這台車後我個人認為它的産品力明顯是可以支撐起至少7萬的定價的。
這還是反映了一個前面我說的老問題:這台車到底想要賣給誰?
想買哈雷印第安的人是絕對不會買這台車的,隻有建雅香帥預算的人又買不起,我唯一能想到目前高金就是搏一下奔達燎700的目标消費者。
确實未來科幻系精品巡航車是一個市場空白,但,非常小衆。
我前期測評的派方星航3嚴格來說也是這個類型的産品,市場接受度如何,還需要經過驗證。
定位那麼趕緊說說它的定位。
這車看着又大又長,240mm的寬胎,特别看到那個269Kg的整備質量,你可能會覺得它就跟史前巨獸一樣吧?
事實上,還真不是,“反差萌”這個詞完全可以用在它身上。
我在試車前也是隐隐有些擔心,會不會跟哈雷運動者那車那麼難騎。結果,完全不是,我甚至覺得新手都可以駕馭它。
所以,它就是适合那種技術力量不太達标,又想駕駛公升級巡航車的車友。
特立獨行,人和車都是。
靜态表現
整體外觀首先,網上一片的贊美之詞,我要潑個冷水。
并不是說這台車造型有問題,而是高金至今都沒有改變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家族外觀。
我測這台車是跟派方星艦3一起拉出來試的。
雖然Thor1000的整體用料做工細節都比星艦3好了幾個檔,但派方在家族化造型這一點,一開始就理解得很透。
這個品牌已經亮相的四款新車:星艦3、星艦6、泰坦和引力都有非常鮮明的家族外觀。(另外一款電動車實在有點暫時欣賞不了)
我認為家族外觀這個東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别上來就說套娃,家族化外觀是非常有辨識度的,不同類型且辨識度極高的家族化設計,會在人們的視野内極大提升品牌存在感。
滿街的淩渡、途觀、途昂、高爾夫、POLO、邁騰、帕薩特們,即使沒有像樣的高大上的超跑或者大排量,你覺得一般人眼裡,是不是覺得大衆都很高大上?至少滿街都是,買了不會錯,是不?
同時,家族化設計還會極大降低設計和生産成本,零配件通用率增高,勢必會降低生産成本,這樣就有了讓利于消費者的可能。
而高金就是每個車就是那一個車,GK1200、Thor1000、Flame500、GK500一起拉出去,不看logo外行人能看出這是一個品牌的車嗎?
也許你要說是布雷斯通的問題,但是想提高品牌認同度,我認為家族化設計是一定要提上日程的。其實GK500的X元素真的挺好的。
“鋼鐵巨獸”,“力量感”,第一次看到它,我認為任何人都有且隻有這一種想法。
Thor1000實車真的是非常霸氣,同時全身都是金屬件,肉眼可及的塑料件屈指可數。我看了半天,貌似就隻有鑰匙孔周圍、手把按鍵周圍是塑料件?
高金一貫就擅長金屬件,高金的金屬件制造加工工藝國内真的已經完全跟豪爵不相上下了。
也許是想揚長避短吧,不過我确實覺得金屬件用料實在有點過了。
金屬件過多,後期維修成本、更換難度肯定要高于在合理的地方使用塑料件。并且最關鍵的“輕量化”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全車塑料件我标注出來了,其他沒标注出來的,你能想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金屬件。
高金明明是有仿賽計劃的,但是遲遲不推出,很大的問題可能就在這裡。相信我,塑料件能做好,不比金屬件的處理要簡單,環節更多,成本也不一定就比純用金屬件低。
高金這些車就跟成本不要錢一樣,肌肉已經亮了足夠多了,也許到了它的仿賽車型推出,如果造好了,那才是一個質的飛躍。
這台車,巡航車,重是優點,好吧,又讓你“躲”過去了,咱們又看看後面的adv咋樣。
漆水其實依然不算國内頂尖水平,還是那句話,每次我都是騎我自己小踏闆去借車的,任何車,漆水方面對比下我的豪爵UHR就完了,差距顯而易見。
但是高金的每款車都是能看到進步的,這一點還是必須要提出表揚的,下面我們一點點說。
發動機外觀一個公升級的大V缸巡航車,發動機本體就是一個最大的裝飾件。
無論是仿散熱鳍片的造型、螺絲一緻性、缸體表面細膩度、鍍鉻件成色、金屬毛刺控制,說實話我真心挑不出來任何問題,這不是國内頂級水平?甚至說它是世界一流水平,有問題嗎?
也許從整體設計上來說,距離“藝術品”的水平還有差距,但是真的很小了。
騎行三角坐姿來說,Thor1000是非常傳統的美式巡航車坐姿。
手擡得比較高,腿伸得比較靠前,屁股在手腳連接線的等高處。所有摩托車騎乘姿中,這樣經典的美式巡航車坐姿是最舒适、最放松的,沒有之一。
680mm的座高,什麼概念?
CM300、奔達金吉拉這類我感覺就跟坐在地上騎的車,它們的座高是690mm。沒錯,Thor1000還要更低一些。
即使是車身比那些小排量巡航車要更寬,座椅更寬,它的落腳難度依然是最低的這一類。
我172cm,70kg,這台車的落腳情況如下:
沒有任何難度和門檻可言,我認為155cm以上的車友,即使是女車友都可以輕松落腳。
坐墊質感并不是春風800mt那種軟得Q彈,而是一種軟硬适中,支撐力比較好的材質。
我不是很清楚應該怎麼去形容,總之就是這個座椅能夠讓這台巡航車騎起來更舒适,為駕駛加分。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了。
Thor1000的腳踏也必須好評。
我40碼的腳,這個腳踏的寬度、長度都非常非常合适,同時這個腳踏膠非常非常厚,在實際騎行過程中震動抑制非常好。
但是,與之相對的,這個換擋杆個人建議是有一定改進空間的。
想要升檔,我這麼普通的騎行靴,簡直伸不到檔杆下,降檔問題不大。
總之這類巡航車,個人還是更推薦上一個TR300那種前後檔,聽我的,适應一兩天肯定就習慣了。
不過,換擋杆這一點已經跟廠家進行了反饋,大概率量産版會加上。
對了,對于很少騎巡航車的朋友要說一句,一般來說巡航車并不像其它車型那麼需要夾緊油箱,所以這台車你要說油箱夾起來不是太舒服那着實有點冤枉它了。
第一視角儀表整個騎乘第一視角還是非常幹淨的。
而騎上去視覺第一焦點一定就是這副儀表。
怎麼說呢,現在全彩液晶儀表已經完成主流了,确實可以顯示更豐富的信息,優秀的UI設計也會表現出不少高級感。
但是,長時間關注我的朋友一定發現,現在這些彩屏相比于物理指針,時速轉速顯示就總是有延遲。
這段時間騎的幾十台車,貌似我印象裡沒有延遲或者說延遲可以忽略不計的彩色大屏也就隻有蘭美達G350了。
怎麼說?這肯定是槽點,但是感覺烏鴉一般黑,也就不怎麼算不能饒恕的缺點了,我的解決方法就是不看儀表,懶得糟心,我又特别處女座。
整個UI界面我個人覺得相比之前GK1200的要好了,至少關鍵信息字體大,設計風格也統一,顔色也不會過于銳利,不會滿屏擠得都是字搞得花花綠綠的了。
車把往兩側看,Thor1000的手把按鍵明顯是一套全新模具,終于不是那副升仕首用的通用件了。
左手USB充電口做工極好,并且配件一緻性也很好,所有手把按鍵的按壓和反饋手感極好,真的是極好,大貿級别沒有任何問題。
說到按鍵,今年内一個是這個高金Thor1000,還有一個就是春風450SR的手把按鍵質感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的。
說個小細節:Thor1000的雙閃是帶轉向優先功能的,我自己UHR沒有這個功能我就要在細節上扣一分。
但是高金這個精緻度來說我個人認為更勝一籌,它就是最佳。
後視鏡Thor1000的後視鏡功能性還是不錯,視野比較寬闊。
并且,特麼居然還是金屬件。
怠速的時候後視鏡抖動比較大,隻要起步就好了,大概4000轉左右會糊一下,轉速再升高又會緩和一些。總的來說無論是外觀、材質還是實用性都已經無可挑剔了。
老說優點确實感覺有點像恰飯文,我還是盡量憋點槽點出來,不然鍵盤俠都找不到興奮點了。
首先就是大燈上面的這一塊裝飾件。
這一點比較主觀,我覺得這一塊特别多餘。
我知道下面有線束,但是你懂吧?就是覺得醜,我一直就幻想沒有那一塊多好。
再來就是前臉大燈的造型。
大燈未開啟的時候還行,但是一開啟…
說真的,我越看越像托馬斯小火車。
另外就是轉向燈兩端留個镂空是啥意思?刻意做的造型嗎?别說這是為了空氣動力學。
我突發奇想,我一直都在說家族化外觀,有沒有可能高金以後把大燈或者前臉都統一成Thor1000這樣?隻要設計感到位了,标志化到位了,托馬斯就托馬斯,這不挺好的?再次表揚派方的家族化外觀。
大燈照明效果我忘記拍了,近光切線非常明顯,寬度也足夠覆蓋四車道,遠光照射範圍也比較寬,燈效依然算目前的頂級水平。
輪胎差點忘說了,這條240mm的大寬胎怎麼能不說呢?
無論照片還是實車看起來,這條大寬胎毫無違和感,霸氣側漏,氣勢十足。
隻是這價格…
一般的扒胎機能不能弄下來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厲害的樣子。
整條胎的截面形狀屬于圓的,接地面積在雨天我看了下,大概有後尾燈那麼寬。
也許因為這麼大的接地面積,讓高金有信心不加TC?
再說說甩泥效果。
首先騎這類車的場景就應該在豔陽天,高高興興出行,短小上浮的後座,也注定了這台車擋泥效果一定不算好。
下雨天我騎了十分鐘,後背到頭盔直接一道水痕。
這邊建議雨天盡量多做好人好事,帶個妹子。
排氣差點忘了說了,這根排氣,是會燙腿的。
印象裡小米騎了沒多久,應該不超過20分鐘,第一次落腳就被我圈出的排氣頭段燙了一下,這裡強烈建議各位車主今後騎這車還是盡量着長褲,反正自己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
不過這個排氣無論是做工還是牢固程度完全是教科書藝術品級别,非常好。
動态表現
發動機特性這台車停着不動,但凡你沒騎過它,會不會覺得它大概率跟哈雷印第安那種車一樣難騎的要死?再不濟跟什麼XSR900、W800那類車一樣你需要跟它較勁?
還是簡單報個參數:80度夾角V2發動機,缸徑*行程為92mm*75mm,實際排量997cc,壓縮比10.3:1,7200轉爆發最大馬力89.7匹,6000轉爆發最大扭矩95牛米。
我知道還是有不少新手朋友要看我文章的,簡單講講巡航車的參數特點。
但凡是這類大排量巡航車,它都不怎麼強調最大馬力,所以你會看到這麼一台公升級的車,最大馬力隻有89.7,跟那賽600幾乎一樣?
正經巡航車,都是強調低扭的,也就是發動機調校都是偏低扭的,因為巡航車由于體量、軸距、車架等因素,再結合它的具體用途和使用場景,它都是跑不快的。
所以也别嫌哈雷那麼大排量跑不快,刹不住,正常的。
這類大排量雙缸發動機都會在很早的轉速就爆發最大扭矩,實際表現就是你油門輕輕一給,車子就很大力地開始前進了,能造成一個我車能跑很快的假象。
比如哈雷肥仔114在3250轉就能爆發144牛米的恐怖扭矩,高金自家GK1200在3100轉就能爆發108牛米的最大扭矩。
那麼你肯定要問為啥這個Thor1000在6000轉才能爆發最大扭矩95牛米呢?
說實話我在沒騎過這台車的時候也很奇怪,這類車難道不應該3、4千轉就爆發最大扭矩嗎?
實際騎過就知道,大概在3500轉起,你就能明顯能感覺到這台車洶湧澎湃的拉扯感了,6000轉時車速已經很快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台車在運動模式下,3-4千轉的時候油門調校有點過于靈敏了,靈敏到路面即使看起來再平坦,上面總是有一些小小的起伏颠簸的,就這麼小的起伏颠簸傳遞到手把上車子都會因為這個巨大的扭矩輸出而出現一些前後闖動。
這一點感受其實不是太好,目前已經把這個問題反饋給廠家了。
另外要說的一點是駕駛模式的問題,個人感受這兩個駕駛模式有點過于性格分裂了。
普通模式我感覺光就動力而言,有點太過于溫順了,請注意這不是批評,這類車本來就是騎帥不騎快的,我個人也更加傾向大多數時候都用普通模式騎行。
就體感來說,普通模式就跟駕駛一台500-600cc的車差不多。
當然,一換到運動模式,這台車馬上就精神了,不過有點精神過頭了,變得比較沖了,這個感覺就一定是那種現代公升級車能給到人的駕駛體感了。沒錯,就是那種恐懼感。
這種感覺如果放到一台運動街車或者跑車身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麼猛反應這麼迅速的出力特性放到一個彎道不怎麼行的巡航車上就比較違和了。
個人建議可以把運動模式出力調弱一些,鈍一些,别那麼沖,完全不符合這台車的定位,不要為了做駕駛模式而做駕駛模式。
震動的話,這台發動機真的完全就感覺不到哈雷大V缸那種咚咚咚的存在感,這發動機給人感覺就跟鈴木DL1050XT一樣,說好聽點是溫馴,說不好聽就是沒有什麼生命力。
整個全速域區間的震動我覺得都是控制的非常優秀的,不過這對于一台巡航車來說可能不全算優點。
如果以舒适來說,這發動機表現沒得說,但是要論味兒,還真差點意思。
傳統巡航車,我就不說哈雷,就算是前些天我測評的派方星艦3,我用6檔2000轉騎行,發動機就會傳遞給我一種鼓動感,就是那種要熄火不熄火,要拖檔不拖檔的感覺,這個狀态是傳統巡航車的靈魂。
而這台Thor1000的這個感覺是沒有哈雷那類車強的。
另外我沒有去拉什麼極速,測什麼零百,我怕被人笑。
定速巡航Thor1000的定速巡航功能還是挺人性化的,隻不過需要60公裡時速以上才能開啟,按動上下鍵可以改變車速,捏刹車巡航功能就取消了。
這套定速巡航的操作邏輯應該是國産車最好的了,春風的那兩個還不行。
操控性前面說過,這台車如果停在那不動,你在沒騎過它之前,肯定認為是一台巨難騎無比的車。
但是,出人意料啊。
這台車從扶正車身的那一刻起,你就會忘記它原來整備質量高達269Kg。
269Kg是什麼概念?比水鳥ADV還要重1Kg。這不鬧嗎?
實際上,由于這如此低的重心分配,這台車扶正的感覺我甚至感覺跟記憶中豪爵TR300沒差多少,就有這麼輕松。
再來,奔達燎700、老突破那種大寬胎帶給人的額外負擔有多大,相信騎過它們的人可以說是心有餘悸吧?
一到彎道肯定皺眉,過彎想把車子壓下去就很累,車頭也在跟人較勁,碰到稍微大一點的彎必須要提前減速,用力改變身體重心才能轉過去。
而Thor1000,這過彎難度我覺得都不能用輕松來形容,簡直是直逼一台普通街車。
彎中車把也不跟人較勁,稍微一改變重心車頭馬上就指向你想去的方向了,并且彎中車把也很穩定,不會給人絲毫的壓力,更不會給人搶把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神奇。
但是,269Kg的整備質量以及1665mm的超長軸距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建議過彎還是悠着點,别被表面現象給騙了,以免造成危險。
車架表現依然找不到槽點,這麼大車,非常的整,我沖減速帶彈老高車子也沒有擰的感覺,彎道表現也一樣。
懸架表現前後減震均為KYB,前43mm一個巨粗的不可調倒置減震,後預載和回彈可調的中置減震。
個人感覺減震整體有一些硬,小颠簸過濾就還好,中大颠簸還是覺得屁股上的沖擊來得是比較大的,人會經常彈離坐墊。
如果我是車主我會希望減震再軟一些,巡航車做激烈操作本身就不是常态,也不能指望一個巡航車運動性能有多好。
離合器表現簡單帶過吧。
液壓離合輕重适中,60公裡時速五檔降三檔,四擋降二檔,FCC滑動離合沒有任何問題。
空檔巨好找,入一檔的時候動靜還是比較大,換擋過程中檔位清晰,質感清脆但是吸入感一般,國産車第一梯隊換擋表現是肯定的。
唯一的問題還是前面提到的換擋杆位置問題,這個已經提出了就不再贅述了。
制動表現Thor我真的是很認真在找槽點,為數不多的槽點我可能會給到這套制動系統。
看規格,前320mm雙盤西互對向四活塞雙卡鉗,後300mm單盤配西互活動卡鉗,真不低了。
但是,整個刹車手感行程較長,手感比較線性,緊急制動給人信心并不是很足。
我是這麼理解的,不管是軸距太長還是整備質量太大,當危機出現時,我一定是更願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将車在穩定的狀态下按住的。
行程又長,捏刹車力氣又大,電光火石的這一瞬間,就有可能給駕駛者造成一定的恐懼感,客觀上這是不舒服的。
但是看硬件,按理說Thor1000這套制動系統真心不算弱了。
考慮到刹車片規格也不低了,并且原車就是鋼喉,如果我是車主我可能提車就會換一副放大倍數更大的上泵,直推、側推、品牌都可以視自身經濟能力而定。
由于巡航車比一般車型更重視後刹,目前這個制動力和腳感都沒有問題。
博世的ABS介入時機有點晚,這個不清楚是不是個體問題,按理說這類車早介入才是對的,量産車咱們再來看看。
總結還是回到文章開始時我的一些拙見,目前高金的車從産品力來說真的已經是大貿級别了,鍵盤俠非要挑刺那随你們便。
但是如果以更高的要求來看,比如成本控制,比如家族化外觀,比如産品性格統一,比如後市場,比如品牌影響力,比如網點建設,我認為高金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不過客觀來說,高金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要知道,必須要将産品做到極緻的好,才有機會能談到上面這些問題。我個人如此苛刻的期許真的是純粹是希望高金早日成為世界級别品牌。
高金加油!真·國貨曙光(我測評GK1200的文章标題)!但是,請注意目前還隻是曙光,要論“之光”,目前看來還真隻有豪爵,其它所有品牌差距還是明顯,不管你們承不承認。
優點說多了又說我恰飯,我直接說缺點:
1.換擋杆位置有問題,最好能加上前後檔,已反饋廠家。
2.儀表一如既往轉速延遲,這個有點不好改,不過我就沒見過兩台完全沒有延遲的。
3.運動模式油門響應有些太過于靈敏,已反饋廠家。
4.前刹制動手感過于線性,整個制動過程沒有給到駕駛者最大的安定感。
其實這些問題除了上泵之外都比較好改,大概率量産版是一台非常完美的車。
購買建議說實話,如此優秀的産品,就産品本身來說,我認為賣7萬都不算貴。
但是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台車的目标消費人群是誰。想買哈雷的我覺得不會有太多人考慮買這台車,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一些之前考慮奔達燎700的這一類消費者。
他們喜歡巡航,喜歡體量,但是又沒有哈雷情結,預算也在10萬以下,年輕、思維超前不願循規蹈矩的獨行俠們。
如果看不上奔達的品質和售後,我想不出來有何理由不選這台高金Thor1000。不要說看重四缸,我覺得巡航車能造成這樣已經是認知創新極限了,CBR650R的高仿發動機放到一台美式巡航車,說實話我都想不出來怎麼去描述這個事。
這是一台目前很少的更适合高個子車友騎行的車。
哦對了,還有一萬多差價呢。反正如果能多拿一萬多,你的享受絕對是升級的,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差不多了,老規矩,如果您覺得我的測評對您選車有所參考,那真的非常榮幸,可以的話,能夠點贊、評論、收藏、轉發那就更加感激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