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随筆、遊記等。其文體特點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遠,“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條線索組織材料,集中地表現中心思想;③題材廣泛,不受時空限制,聯想豐富;④形式多樣,結構自由灑脫;⑤表現手法靈活,融叙事、描寫、議論于一體。
一、記叙性散文的分類
根據該類散文内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将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寫人散文和遊記散文。
1.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在叙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叙事最顯著的區别。
2.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真實的,這是它與小說相區别的地方。
3.遊記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迹都屬記遊範圍。遊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于物,達到情景交融。
二、記叙性散文的特點
1.記叙性散文叙事較完整,描寫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叙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
2.散文在叙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需作者明确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三、記叙性散文的取材
一般地講,記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類:
1.取材于曆史故事,學生穿越曆史時空,在塵封的曆史深處追尋那些能夠體現文化底蘊、彰顯人文精神的曆史人物,捕捉那些曠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翻作新聲,發掘其嶄新的曆史價值與意義。
2.來源于現實生活的那些極能夠觸動人靈魂内核的動人故事,它們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有的動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發人深思,啟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
3.取材是文山探寶,書海尋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間故事之中尋找創作源泉,釋放才情,張揚文采。或從中采撷一段動人故事;或幹脆對書中人物直接點評;或故事新編,花樣翻新……不一而足。
四、記叙性散文常見的表達技巧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豐富,富有哲理。
2.鋪墊:顯示事物發生的原因或基礎,顯示其發展的必然。
3.結構上:總領全文,制造懸念,線索分明,前後呼應,過渡自然,結構嚴謹,先抑後揚,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現手法:烘托、渲染、聯想、想象、浪漫色彩、寫實手法、正反對比、以小見大等。
6.描寫:
(1)正面描寫
①渲染:采用濃墨重彩的筆法描繪事物,感染讀者。
②白描:運用簡筆勾勒事物的輪廓的描寫手法。
(2)側面襯托(烘托、烘雲托月)
①正襯:用與所描繪對象性質、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襯托,以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特點。(一般也可就稱之為襯托)
②反襯:用與所描繪對象性質、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襯托,以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特點。
五、寫人散文
(一)寫人散文的模式
1.開頭:(1)感情化語言概括叙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2)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2.中間:(1)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叙述和描寫。(2)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3.結尾:(1)重申特質,照應開頭。(2)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二)寫人散文的特點
1.人物性格鮮明。寫人散文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與小說的重要區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來自于生活,并非虛構。寫人散文的素材緊緊圍繞着人物形象的刻畫精心選擇組織。這些素材同樣是實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說那樣有集中而尖銳的矛盾沖突,往往具有片斷、局部、零碎等特點,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2.注重細節描寫。細節描寫的目的是寫人則如見其人,活畫出人物鮮明的性格。寫人散文因為篇幅所限,一般沒有長篇的叙事,就更注重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3.情感深切動人。寫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寫這個人,那是因為對這個人有着某種深厚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秀的寫人散文都能“寫山情滿于山,寫海意溢于海”,以真實深切的情感敲開讀者的心扉。
(三)常用記寫人物的方法
記寫人物的方法有多種,而常用的不過如下五種:引聯式、轉情式、議證式、尋訪式、紀傳式。
1.引聯式。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睹物思人→聯想回憶→睹物議人,總結全篇。
2.轉情式。本式的套路模式為:恨的産生→恨的淡化→愛的萌生→愛的發展→愛的深化。或者反過來:愛的産生→愛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發展→恨的深化。
3.議證式。本式的套路模式為:闡明中心→叙寫事實→總結照應。
4.尋訪式。本式的套路模式為:尋訪緣由→尋訪經過→尋訪結果→尋訪感想。
5.紀傳式。本式的套路模式為:簡介概況→重點記叙→今日概況或卒年,卒後有關情況→簡要評價。
“記叙性散文”解題思路
一、找出描寫,概括形象
記叙性散文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的描述表現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點是抽象的,如“勤奮”、“深沉”、“幽默”;但他的言談舉止、相貌穿戴形象可感。閱讀記叙性作品,要做的常常就是從有形的人物描寫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點,或者是從具體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二、抓住關鍵,感知概括
整體感知全文内容,概括段落要點或寫法,關鍵是要能從全文中抓住要害部分,歸納梳理,用精練的語言把内容概括完整。
三、把握“文眼”,領會目的
記叙性散文表面看通篇是在寫人叙事,而作者的寫作目的、思想感情往往集中表現在某些句子裡,即“文眼”裡,我們閱讀時隻有找到這個“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和要義。“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四、抓住線索,理清思路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五、結合語境,揣摩含意
文章中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往往不是簡單的表層意思,而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具體含意。如語境意義、比喻意義、特殊意義、言外之意等等,要理解這些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應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結合具體語境去揣摩和理解,千萬不能望文生義,或者憑借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理解。解答時一定不能脫離其具體的語言環境,并抓住關鍵詞語的比喻意義理解。
六、深入分析,挖掘内涵
記叙性散文的主旨情感一般不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描寫、叙述的人或事物來表達,所以,對于記叙性散文的主旨、思想、情感等的理解,需要透過描寫叙述的表層,挖掘它的深刻内涵和意義。
七、聯系實際,拓展創新
談自己對作品的閱讀感受時,要結合文意,聯系實際,針對題目要求,把自己的具體感受表達出來,言之成理即可。此類題目主要是探究類題目。做此類探究性題目,要根據原文信息以及題目的具體要求,切不可另起爐竈而離題萬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