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滆湖波光潋滟,湖的西側散落着一個名叫寨橋的地方。這裡,以一道名菜“寨橋老鵝”而聞名。
寨橋街上賣老鵝的店家不計其數,卻有家老館子一直留存在許多饕客心中。館子的名字很好記:寨橋明月老鵝館。
說起這家館子,很多人隻服兩點。一是老闆厲害,燒了三十幾年菜,靠一個人掌勺;二是老鵝味道了得,特别是遠近聞名的幹燒老鵝,隻消吃上一口就打死也放不下了。
寨橋地處滆湖邊,河網密集,水草豐美,經常可以看到湖面上悠閑自在的一群群大白鵝。 正是這種原生态的放養模式,為寨橋人提供了最鮮美的食材。
彼時,寨橋廚子蔣朱明做出了一道特色口味的農家菜,這便是遠近聞名的寨橋老鵝。如今,蔣朱明研究老鵝已有30多年。結合老家技藝,一口口地嘗試确定濃淡與重輕,研究改良燒鵝配方。慢慢地,從一開始單調的爆炒、煨湯,到如今制作出紅燒老鵝、幹燒老鵝、老鵝煲等菜色,口感越發醇正,風味更加獨特。
多少年來,廚房對蔣朱明來說,仿佛是一個人的戰場。從老婆、女兒到親戚,忙裡忙外張羅的幫手不少,但操控大局、定形定味的始終隻有他一個。
每天,熟稔到不能再熟稔的場景。油的香味在火力的催化下,快速消去了鵝肉的腥味,随之而來的是慢慢釋放的鮮香。從鍋蓋下冒出的蒸汽、空氣中彌漫的香氣,老蔣心裡都能準确拿捏:鍋裡老鵝有了幾成熟,這是一種隻可心傳、難以言說的笃定。
雖是農家土菜,想要燒好卻并不簡單,從原料到做法,都很有講究。明月老鵝館選購的都是農村散養的土鵝,長到18個月以上再手工宰殺,充分瀝幹水分,并加入多味中草藥材,在鍋中爆炒或慢炖而成。
作為寨橋老鵝燒制技藝的非遺傳承人,蔣朱明最讓人叫絕的就是幹燒老鵝和老鵝湯。尤其一道幹燒,真正做到獨一無二。出鍋時鵝肉金黃飽滿、香味濃郁,趁熱咬上一口,外面是一層引人入勝的脆香,惹得人離不了口,再深入品味,便是鮮香豐腴的鵝肉,那一絲鮮味纏繞口腔、餘味悠長。至于老鵝湯,在蔣朱明眼裡,公開的秘訣就是在選料新鮮的基礎上靠着時間與火候的曆練,一味好湯值得用3小時去耐心等待。
說起寨橋老鵝,也不得不提到另一家飯店:寨橋坊前市場飯店。寨橋坊前市場飯店位于滆湖水産市場内,就以市場為名。從1996年開店至今,市場飯店見證了滆湖水産市場的繁華與落寞,更是在這座逐漸落寞的江湖中,以獨特的方式持續吸引着本地乃至周邊地區的饕客。
走進市場飯店,各類榮譽牌匾排成一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武進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幹燒寨橋老鵝燒制工藝。
“寨橋老鵝經過我們的改良後,變成幹燒寨橋老鵝,基本上桌桌都要點。從上海、無錫等周邊各地趕過來的食客,都說外面的老鵝沒有我們這裡的好吃,最主要是原材料的問題。”市場飯店負責人謝建良表示,滆湖是不可多得的養鵝佳地,優良的食材造就了幹燒寨橋老鵝這道名菜。
謝建良從小在滆湖水産市場周邊長大,是個地道的“江湖中人”。因為丈母娘家在水産市場内開了一家小飯館,1994年,謝建良就回家接手,并把小飯館改名為市場飯店,為市場内的商販漁民提供簡餐。憑着專業的手藝,市場飯店很快有了名氣,于是,謝建良開始鑽研農家菜,做自己的特色,幹燒寨橋老鵝就是在當時創作出來的。
挑選生長2至3年的優質老鵝,切塊放入油鍋不斷煸炒,再加入少許水,放入秘方調料,焖至鵝肉酥爛,大火收汁即可出鍋,味濃肉嫩,香氣撲鼻。精心挑選的老鵝經過謝建良的烹饪,舌尖輕觸便可讓人味蕾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