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冰冰和小小是我兩個朋友的孩子,今年幼升小的考試中,小小被錄取,冰冰卻名落孫山,這個結果讓很多人吃驚不已。
因為冰冰在很多人心目中,太優秀了,幼兒園報的十來個興趣班,先不說。幼升小的時候,光識字量就達到了2000,數學加減乘數就跟不在話下了。而小小恰恰相反,幼升小時,小小的認字量才600左右,數學也就勉強20以内的加減法。差距如此大的兩個孩子,幼升小的錄取結果卻截然相反,為什麼會這樣?
隻是因為冰冰的媽媽弄錯了早教的真正含義!
早教的誤區:不等于早教提前教育
何為早教?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家庭基本都是隻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的焦點全都在孩子身上,尤其是教育方面,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小小年紀就開始背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宋詞。
現代的早教認為,0~3歲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75%的腦部形成和發展是在0~3歲完成的。
所以不少家長片面的以為早教就是智力發展,認為背的越多越好。
殊不知這樣的早期教育,不僅取不到正面積極的作用,還會對孩子産生傷害。
過早教孩子認字産生的危害
在家長的口中經常會提到神童二字,誰誰家的孩子2歲會背《三字經》、3歲會認《唐詩三百首》,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就開始焦慮,開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認字,總擔心會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總是覺得,早早的認字會開發大腦,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而且會盡快的可以自主閱讀,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過早教孩子認字這些危害不得不知:
1、 過早教孩子認字,容易産生閱讀障礙
神經科學家瑪麗安娜·沃爾夫研究指出:真正的閱讀,需要把大腦不同部位的功能綜合運用,包括視覺、聽覺、語言、概念生成等。
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髓鞘”的形成。而“髓鞘”形成,一般在 5 到 7 歲之間完成。
所以過早的教孩子認字,不僅起不到孩子真正識字的效果,反而會起抵觸心理,産生閱讀障礙。
知名女演員馬伊琍在微博就提到過,曾經逼女兒認識書生的數字,女兒哭了,從此對這本書留下了心理陰影,一看到就害怕,從那,他再也沒有刻意教女兒識字。
2、 過早認字,限制孩子想象力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書的習慣,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
早早的在孩子想象力爆棚的年紀,就用标準的漢字或答案,剝奪了孩子最寶貴的想象力,這是最得不償失的行為。教育的無知往往是對孩子最鋒利的武器,他扼殺了的東西将會從此再也找不回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則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
3、 超前教育的危害,會在孩子上學後爆發
《中國教育部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反對機械、大量、提前教兒童識字識數。
德國曾做過一項研究,對50個以早教為特色的幼兒園和50個以玩鬧為主的傳統幼兒園的孩子,進行跟蹤比較。
起初,早教的孩子表現出更高的知識水平,這個優勢一直到上小學。到了小學四年級,早教孩子失去了學習優勢的同時,成績也是明顯低于傳統幼兒園的孩子。
所以父母看似給孩子提早灌輸了知識,看到了明顯的效果,其實潛在的危害卻遠遠大于他學到的知識。
雙生子爬梯試驗
在教育心理學中,一位叫格賽爾的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試驗叫做“雙生子爬梯試驗”,研究的是雙生子(即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哥哥是從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那時他剛剛學會了站立,在跌倒、哭鬧聲中練了6周,到了54周學會了爬樓梯;另一個是從52周開始練習爬樓梯,那是已經學會了走路,同樣的方式練了2周,也是在54周時學會了。
同樣的體質雙胞胎,在同樣的訓練強度和方式下,反而後學的學會的時間較短,但是收效很好,而且學習的意願和興趣也很濃厚。
格賽爾原本認為這種情況純屬偶然,于是他又換了另外一對雙生子,做了同樣的研究,結果一樣。這樣反反複複做了幾百個類似的對比實驗,最終的結果都和第一組一樣,也就是孩子在52周左右,學習爬樓梯的效果是最好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内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以後的研究中,格爾賽又對其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做大量的試驗甚至還針對成年人也開展過相類似的研究。
最終都得出了相類似的結論:
即任何一項訓練或教育内容針對某個特定的受訓對象,都存在一個“最佳教育期”!也就是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提到的孩子各個階段的敏感期,當孩子在那個敏感期的階段,是教會孩子最事半功倍的時機。
著名心理學實驗:格賽爾“同卵雙生子爬樓梯”給我們的啟示——培養孩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違背孩子内在的心理機制,要吻合孩子的實際水平,捕捉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既滿足了孩子内心的需要,也同時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一般3個月時會俯卧,能用手臂撐住擡頭,4~6個月會翻身,7~8個月會坐會爬,1歲左右才會站立或獨立行走。隻有順應孩子的這個成長規律,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同步得到發展。父母過早的讓孩子走路,不僅會影響整個形體的美觀,而且即使學會了走路也會容易摔跟頭。
順應身心發育規律,給孩子創造良好認字環境孩子認字,是早晚的事情,他是一個自然發展的規律,我們應該順勢而為之,順應孩子識字發展的三個階段,合理引導。
第一階段:1-3歲泛化階段,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1~3歲的孩子,主要通過感覺認識事物,對文字也是一樣,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閱讀環境,讓孩子感受文字的存在,培養閱讀習慣。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孩子滿月時,就每天當着孩子的面“表演”看書。他說,每個家長都在演一部長達18年的連續劇。
要想讓孩子成為愛閱讀的孩子,首先父母愛讀書。
第二階段:4-5歲識字敏感期,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和文字配對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指出:孩子的認字敏感期,普遍在4到5歲左右出現。
當你在給孩子讀繪本時,孩子開始對漢字感興趣了,開始問這問那,說明孩子識字的敏感期來了。這個時候也不用刻意的去教孩子識字,而是幫孩子解決一個又一個問什麼?解決問題的過程,恰巧不知不覺就教會了孩子認字,這樣的方式,孩子會喜歡,同時不會反感。
第三階段:5-7歲再現階段,在閱讀中和文字配對
5歲以後,孩子開始對書上的文字産生理解能力,在文字中感受字句所表達的意思。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就分享了自己女兒圓圓學認字的過程。在圓圓5歲以前,尹建莉老師都沒有教過她學習認字,但是一直堅持給她讀故事書,然後從生活中零散的識字,一次偶然,圓圓自己一口氣讀完了一本書,一直堅持到小學一年級達到了三年級的識字量水平,媽媽很是欣喜。
圓圓識字這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是媽媽順應了他成長的規律而得到的結果。
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說:“兒童在六歲以前,真正的任務不是什麼學習、讀書、寫字和做數學題,而是玩兒。”
萬物皆有時,請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規律,不逼迫、不比較。讓孩子遵循内心的心理機制去發展、去成長。學會欣賞孩子的成長過程,并耐心的陪伴,才會真正體會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所帶來的樂趣。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