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糞而止蠱。
【譯文】
保留陣地原有的外形,保持原有的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我方卻秘密轉移主力,打擊别處的敵人。
網絡圖片
【講解】
此計語出自《元曲選-朱砂擔》第一折。它的原意指金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蟲的殼。比喻留下表面現象,實際上卻脫身逃走。軍事上指留下虛假的外形來穩住敵人,自己暗中脫身而去,離開險境。這是一種走而示之不走的策略。運用此計,關鍵在于"脫"。面對的敵人不同,"脫"的方法也不相同。"脫"一般指:①擺脫;②逃脫;③甩脫;④掙脫;⑤開脫。 運用此計一定要選好時機。一方面,"脫殼"不能過早。隻要存在勝利的可能,就應繼續下去。直至萬不得已時才可"脫殼"而去;另一方面,"脫殼"也不能過遲。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多停留一分鐘,就會增加一分的危險,減少一分生還的希望。 金蟬脫殼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撤退和轉移,這種撤退和轉移又是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進行的,稍有不慎,就會帶來滅頂之災,應該冷靜地觀察和分析形勢,然後堅決果斷地采取行動。謀成于密,而敗于洩。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要在敵人不知不覺中進行,絕不能露半點破綻。
本計的含義主要有二種:
(1)脫身。為了擺脫困境,先把"外殼"留給敵人,然後自己脫身而去。留給敵人的"外殼"是一個虛假的外形,對我方的實力影響不大,卻能給敵人造成錯覺。
(2)分身,在遇到兩股敵人時,為避免腹背受敵,可以對原來的敵人虛張聲勢,使其不敢輕易來犯,而暗中抽掉主力去攻擊後來之敵,待後來之敵被消滅後,再返回來進攻原來的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