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很明顯,這首名為《秋風詞》的古詩是一首情詩,表達了令人纏綿悱恻的相思之情,這種類型的古詩并不少見,畢竟男歡女愛乃人之常情,以情入詩再正常不過,然而這首詩卻實有些特别,特别在他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直給我們豪放不羁,逍遙灑脫的印象,無論是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不疑、雄心萬丈,還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潇灑飄逸,快意恩仇,還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的豪情萬丈,意氣風發,都是如此!
然而這首情詩卻颠覆了我們對李白的印象,甚至有些“大跌眼鏡”的感覺!
那麼是什麼使得李白一反常态,竟寫出如此“小女兒姿态”的情詩呢?
我們先來賞析一下李白的這首《秋風詞》
“李白所出,必屬精品”,作為詩歌王冠上那顆最璀璨的明珠,李白的水平不用多說,即使情詩非他所長,也同樣寫得精彩,别的不說,開篇“秋風清,秋月明”六個字就足以令世人驚豔不已!
作為一首描寫相思之情的情詩,作者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将讀者帶入一種蕭瑟凄涼的意境,才能算得上成功,李白的這首《秋風詞》開篇六字就達到了這種效果,“秋風”、“秋月”俱是引人心生悲涼之物象,短短一句“秋風清,秋月明”,就使我們置身于一個秋風習習、秋月明朗的夜晚。
而身處如此場景之内,蕭瑟凄涼之感油然而生,我們得以很快與作者成為“知己”,得以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感同身受!
“詩仙”就是“詩仙”,短短六字就能達到如此效果,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然而這首《秋風詞》最精彩的并非這句,
而是“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
作者從開頭就通過描寫蕭索的秋之意象為相思之情做鋪墊,直到此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才算是達到了巅峰!
一個問句,一個感歎句顯示出作者此時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完全陷入了濃濃的相思之情,“想起曾經相知相遇的種種,不禁感慨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見,而此時此刻心中的孤獨悲傷就令我難以忍耐!”,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的感慨與當下的孤獨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讀來令人潸然淚下,淚水漣漣!
隻此一句,這首《秋風詞》就可列入名作之列,這句“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更是成為千古名句,将凄涼相思之意揮灑的淋漓盡緻,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那麼到底是什麼人,讓“谪仙”一般的李白變得如此多愁善感呢?
答案可能與大家想的有些不一樣,這首詩雖是李白所寫,卻并非是專門寫給某人的,而是李白模仿女子相思口吻寫的一首情詩,據《唐史》所載,這種寫法在唐朝曾經一度非常流行,很多詩人都寫過類似的詩!
說來也是,李白“谪仙”一般的人物,一生潇灑不羁,“仙氣飄飄”,不食人間煙火,怎麼可能會被“俗世”之中的男歡女愛所羁絆呢?
除此之外,這首詩也是李白一生所有作品中最有争議的一首,原因很簡單,這首詩的詩體有些“特别”,它不像普通唐詩一樣每個句子的結構相同,字數相同,平仄協調,而是由字數不一的長短句構成,這更像是一首詞。
然而其中又包含有詩的特質,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整體讀下來又極為融洽,仿佛詩歌就應該如此寫,如此寫法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後世文學家将李白的這種寫法稱之為“三三五五七七”格式,并将這首《秋風詞》視為這種時興詩體的“創體之作”!《唐宋詩醇》稱李白的《三五七言》能表現出“哀音促節,凄若繁弦”的藝術!
武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是将所有的招式都融為一體,從而做到随心所欲,“言出法随”,在小編看來,李白在詩歌一道就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他已經不拘泥于詩歌的具體格式,寫詩時也不會刻意的押韻,引經據典,而是想到哪寫到哪,随心所欲,即便如此,他筆下所出俱是精品,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如此水平,方能擔得起“詩仙”之名!
小結:
由于這首《秋風詞》所表露的思想感情太過凄涼,讀來令人潸然淚下,與李白一貫表現出來的潇灑豪邁差異過大,所以有不少人質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出自李白之手。
關于這個問題,上文已經做了解釋,這首詩并不是李白特意寫給誰的,而是順應當時的潮流,以女子的口吻寫的一首情詩,甚至很有可能是李白的“玩笑之作”。
然而即便如此,這首詩依然得以名傳千古,其中“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這足以證明李白寫詩的水平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然而《秋風詞》不是李白特意寫給某人這個答案多少令我們有些失望,李白實在是太完美,太潇灑不羁了,就像一位“谪仙”一般,一點都不“接地氣”,因此他才有了“詩仙”之名。
然而這也使得我們對李白産生了“距離感”,畢竟“人仙殊途”,若是李白也會受到相思之苦的折磨,多少能讓我們有些安慰,因為李白若是也難以跳出男歡女愛的羁絆,就表示他也是“人”,可惜啊,終究是我們想多了!
此外,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像李白一樣追求“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當我們什麼時候能夠突破一些框框架架,随心所欲卻又合乎情理時,我們才算是将一件事做到了極緻!
參考資料:《唐史》《秋風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