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以來,湖北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有效化解社會風險,加快推進全省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
湖北政法開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專欄,推介全省各地各部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的經驗做法,大家交流互鑒,敬請關注。
“正值農忙,有不願意做飯的,還有請工幫忙的,都在這裡吃。所以,我這農家樂的生意很不錯。”5月24日,襄陽棗陽市熊集鎮後營村世世紅農家樂老闆姜春雨的臉上笑開了花。
姜春雨是後營村村民,活了半輩子,他做夢都沒想到,村裡會變得如此美麗。
曾經的後營村是令人頭疼的信訪村、垃圾遍地的落後村,如今成為綜合治理先進村、美麗鄉村示範村。
近兩年,後營村從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健全法治、自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基層治理體系,初步實現了基層黨建水平、綜合服務能力、農村經濟發展、群衆生活環境、群衆滿意度同步提高,描繪出一幅鄉村社會治理的新畫卷。
依法辦事,弘揚治理新風正氣
後營村位于熊集鎮北部,小清河穿村而過,水清地沃。前些年,後營村沒有抓住天然優勢促發展,反而成了省級貧困村、信訪村。
2017年秋,41歲的文金剛當選為後營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競選演講時,他公開承諾:一定要帶領鄉親們脫貧緻富,改變鄉村面貌。
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後,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變村民“上訪”為幹部“下沉”。村“兩委”通過走訪排查,梳理矛盾糾紛線索,根據訴求類型和處理權限,由村黨支部牽頭辦理。
經過走訪,村“兩委”發現,村民反映最強烈、意見最大的涉及兩個問題:村泵站被私人買斷,每到用水季節,矛盾沖突不斷;村務信息不公開、各類補貼不透明,村民對村幹部不信任。
找準症結才好定向發力,解決問題才能赢回群衆信任。
為收回泵站,村“兩委”聯合鎮司法所,與泵站的買斷方協商,最終依法依規達成了回收協議。從此,村民用水有了保障,水價也降了。
首戰告捷,文金剛着手清退不符合政策的“貧困戶”。村“兩委”将惠民政策張榜公布,召開村民大會,對照“負面清單”,對享受扶貧政策的“貧困戶”現場評議。結果,貧困戶數量大“瘦身”。
兩件事辦下來,村民的氣順了、心暖了,對黨組織更加信任。
以此為契機,後營村以法治強保障,成立普法小組,以身邊鮮活案例說法,引導幹部群衆樹立法治信仰,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在全村上下營造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2021年,後營村獲評熊集鎮綜合治理先進村。
改變環境,自治激發發展動力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後營村有山有水,缺的是留得住鄉愁的好環境。
2019年底,在熊集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後營村多方争取,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一期工程涉及三組80多戶村民的房屋改造、道路改建,需征用20戶村民房前屋後的庭院、樹木等。征用庭院、樹木沒有補貼,村民們一聽,不少人扭身就走。
一戶戶上門做工作,白天見不到的就晚上見,家裡找不到就往田間地頭找。一趟趟地跑,一次次地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絕大多數村民的思想顧慮被打消。
可也有例外。有一戶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得知門前的小樹林要被改建成一個“說事長廊”,放出狠話:“誰敢在我家門前建長廊,建一次我毀一次!”
文金剛拿着改造效果圖上門做工作,村民就是不同意。無奈,他選擇從這戶村民最信任的人身上尋求突破。他那個最信任的親戚在襄陽市區,文金剛先後兩次趕到襄陽求助。最終,倔強的村民點了頭。
2020年秋,“說事長廊”建了起來。這也給文金剛以啟示: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比光靠村“兩委”苦幹更為有效。
之後,他充分發揮村裡“五老”“鄉賢”作用,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制度,并組織村民自發成立調解小分隊,化解鄰裡之間的小糾紛、小隐患、小問題,讓以前的“難監管”變成了現在的“人人管”。
村民參與治理激情上來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都變得容易了。很快,村裡的柏油路通了,“連心池”、黨建廣場、休閑廣場建成了,村居環境美起來了。2021年,後營村被棗陽市評為“美麗鄉村示範村”。
産業興村,德治營造文明風尚
民心穩定了,環境變好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發展什麼産業?怎樣發展?經黨員群衆會議商議,定位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吸引鄉賢回鄉共建。
後營村以打造孝文化為核心,把具有漢唐風格的長廊建成了“說事長廊”,每季度開展“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每半年開展“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在身邊榜樣的示範帶動下,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社風在後營村遍地開花。
“誰家要是沒有評上文明戶,都覺得臉上無光,不好意思出來見人。”52歲的後營村村民文玉榮說。
村裡的廣場舞隊、腰鼓隊也建起來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農忙幹活兒,農閑跳舞、打腰鼓,将來村裡旅遊發展起來了,我們還可以表演賺錢。”後營村52歲的腰鼓隊隊長王紅玲說。
德治可以春風化雨,對從村裡走出去的鄉賢最有吸引力,這也是最讓他們難以割舍的鄉愁。生意人姜國亮在外打拼30年後回來了。2020年5月,他在老屋宅基地上新建起兩層小别墅,每到周末就回村裡度假,随同而來的還有生意夥伴們。“城裡的房子隻是房子,村裡的房子才是家!”姜國亮說。
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能人、賢人紛紛回鄉安居、創業。姜春雨的世世紅農家樂開起來了,姜小清的淡水魚、張國亮的黑斑蛙養殖辦起來了,後營村的青頭蘿蔔、大白菜種植也發展起來了……
如今的後營村,房屋錯落有緻,村道寬敞整潔,庭院美麗舒适,三五老人相聚閑聊,孩童在旁嬉戲打鬧,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畫卷。這也為該村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基礎。
文金剛表示,今後,後營村要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三治融合”發展,讓村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襄陽市委政法委 襄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