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并非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是讓學生具備數學計算能力,并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尋找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将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小學數學的教學内容雖然是以教材的方式呈現,是數學教學的依據,但在教學中一定把握好教材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感受到生活。
一、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指出:“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将緻力于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了解數學的價值。”基于這一認識,數學老師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是作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導者和實施者出現的,老師應當是數學生活化方式的來源者。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教學,老師一定要實踐生活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教學與生活的結合點,找到正确的結合方法,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他們的邏輯概括能力不夠高,所以通過尋找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才能将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變得形象容易,才能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更好的數學學習效果。
比如在學習“認識長度單位”一節内容時,由于之前學生對這一知識沒有理性的認知,所以開始學時感覺很難,這時老師可以這樣處理:
老師:同學們好,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出一個難題,請你們在不借助尺子的條件下來測量出自己的課桌的長度。
這時學生七嘴八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可以有手來測量,有的說可以用手臂來測量……似乎方法很多,學生的興趣也調動了起來,然後開始測量課桌的長度。
“認識長度的單位”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知識,在沒有任何認知經驗的前提下,老師運用身邊的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與到學習中來。這裡老師沒有先入為主地介紹長度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而是讓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學習意識到數學與生活關系密切。
二、老師要從生活細節中來篩選數學教學内容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就要求數學老師要有一雙慧眼來發現,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關注到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教師首先要對數學教材進行細緻研究,把握每個知識點,找到教材中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結合點。這裡要清楚,雖然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但是生活中的所有素材并不是完全和數學相關聯的,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做好選擇,選出那些積極的于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教學素材。
比如在學校對學生進行體檢時,老師要求學生要測量自己的身高,這時老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舊知的複習,因為這是關于長度内容的運用,讓學生做好統計并計算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等等,這都是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現實生活情景中存在的數學知識。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不但複習了舊知,同時也學以緻用,發現數學知識不單是考試中運用,數學知識就圍繞在自己的身旁,這樣一來就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老師要從教材中尋找數學生活化的内容
我們知道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教材的編寫是根據教學标準、教學計劃來進行的,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許久,而且新課改也倡導教材中内容的選取應當是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但實際教材的編寫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是不能全面地去考慮學生的實際,不能做到将生活與教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教材中的例題雖源自生活,但總是千篇一律。比如問到相遇問題時,總表述為“從乙地到甲地”或“從甲地到乙地”,太過普遍,沒有具體化。所以作為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利用教材,能從教材中尋找出生活化的内容,讓教材發揮出其更大的價值。
比如在學習“100以内數的認識”一節内容時,老師可設計這樣的預習任務:周五同學們要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老師不知道哪一個電影院可以坐下我們全年級的同學和老師,所以,同學們下去調查一下你家附近哪家電影院能容納多少人?
這個學習任務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關聯的,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調查激情。因為一提到電影,同學們自然會高興起來,抱有濃厚的興趣,會主動地去完成這個任務。但是一年級的學生以前沒有接觸到過100以内的數字,在計算座位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新授課時老師一定會問到學生任務進展的情況,并且就沒有完成的同學詢問原因/這樣一來老師水到渠成地引出“100以内數的認識”這節新課内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将學生最有興趣的内容引進數學當中來。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并能反映生活,并最終應用到生活中來解決問題,這是新課改理念的特點和宗旨。新課标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的教育理念,在這一思想引領下,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就會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