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火車首次進入中國,當時轟隆隆的聲音讓沒見過世面的中國人既害怕又好奇。幼年時期的我們,同樣對火車非常陌生。
我想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火車一節一節的車廂是如何連在一起的呢?甚至有的人到現在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答疑解惑。
要把車廂一節一節的連接在一起,核心就在于車鈎的存在。
在火車剛剛被發明的時候,采用的是插銷式車鈎。這種插銷式車鈎看起來非常簡單,車鈎兩邊都是凹陷的,一邊設置一個連接環,車廂連接時,連接環進入凹口,然後再插入一根銷鎖就可以了。目前這種簡易的裝置仍被使用,主要是礦山鐵路和某些農具。
1830年英國鐵路設計出了螺旋式車鈎。
螺旋車鈎是通過鐵鍊扣接到兩邊的鐵鈎上,然後把中間的把手旋緊就可以了,解挂過程反過來就行。但是螺旋式車鈎,隻能提供拉力,不能傳遞推力,所以在車廂連接處兩側設有緩沖餅來傳遞推力。
雖然,螺旋式挂鈎後來被歐洲大部分國家廣泛使用,但是它的操作比較浪費時間且無法承擔過多的重量。這不僅阻礙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有時會因為過重而發生斷裂,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直到1968年,美國人伊利-漢密爾頓-詹内發明了自動車鈎才完全淘汰螺旋式車鈎。
後來詹内對這項技術還進行了改進,以至于與現今火車使用的自動挂鈎原來基本一緻。後來,這項連接技術傳到了中國,于是被命名為“詹式車鈎”。
“詹式車鈎”不僅能讓車廂相互連挂,還能傳遞牽引力,制動力并緩和縱向沖擊力。它的主要構成為:車鈎、緩沖器、鈎尾框、從闆等組成,并安裝于車底架構端的牽引梁内。相比于過去的鍊式車鈎的不足,詹式車鈎極大地保護了鐵路工作人員的安全,消除了車廂連接處的安全隐患。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項意義深遠的發明的靈感卻是來源為小孩子手牽手的常見畫面。
1933年,蘇聯科學家又在“詹式車鈎”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推出了CA-3自動車鈎。
這種車鈎不用管車鈎是否對準了,隻要頂進了,它就會自動找正挂接位置,這個也比“詹式車鈎”更加方便。
如今過去的綠皮火車慢慢被淘汰,高鐵已經成為了人們出行的首選。
而現在的高速鐵路和地鐵采用的是密接式車鈎。
它的體積更小、重量輕、相對移動量小,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密接”。雖然“詹式車鈎”慢慢被世人淡忘,但是它産生的意義和影響一直延傳至今。
關于“詹式車鈎”還有一個有趣的笑話。
在“詹式車鈎”傳入中國時,正好與我國家喻戶曉的鐵路總設計師詹天佑同姓,所以不少人都誤以為“詹式車鈎”是詹天佑發明的。
好漢不吃蹉來之食,詹天佑生前還專門澄清了誤傳,他公開是世人講:這不是我發明的,根本就沒有這件事。可見,我們老一輩科學家有着嚴謹,誠實,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