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注耳機的小夥伴,估計都有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
不少國外大牌,降噪音質啥的,規格全堆滿。
性能感人,價格更感人。
開局價格猛如虎,大半年過後渠道價六折五。
大夥都不敢随便下手,擔心自己買虧了。
最近吼,國産品牌聲闊就整了一款全新的産品——
聲闊 Space Q45 無線頭戴式降噪耳機(簡稱聲闊 Q45)
一上來,就是給到直降 200 的優惠。
聲闊的産品,可能有些小夥伴留意得比較少。
聲闊作為國産品牌,之前一直都是在海外市場打拼,最近兩年才重回國内市場。
不管是在國内還是海外,聲闊的口碑還是蠻好的。
像咱之前介紹過的那款聲闊智能眼鏡,就很香。
So,這次的聲闊 Q45 能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呢?
我們順便拿來兩個同類跳水标杆:Bose QC45 和 WH-1000XM5,簡單對比一下。
外觀
作為頭戴耳機,個人感覺戴起來的舒适度,還是蠻重要的。
畢竟戴起來不舒服的耳機,連用下去的興趣都木有。
聲闊 Q45 戴上頭,第一感覺就是耳罩尺寸又大又軟。
大尺寸的好處,在于使用時不用擔心壓耳朵。
特别對戴眼鏡的小夥伴來說,這個優勢太犯規了。
不過也有個小問題,耳罩越大,悶在罩裡的空氣越多。
在空調房或秋冬季可能沒啥感覺,但像這個時間點走在廣州戶外…
隻能用「酸爽」形容。
頭梁部分,外層用了大面積金屬,細看還有拉絲設計。
這質感蹭蹭的上來了。
此外金屬材質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耐用性,不用擔心刮花、掉皮之類的問題。
如果拿兩個标杆來對比的話,Bose QC45 在舒适度上絕對是王者。
不管是頭梁接觸的面積,還是耳罩柔軟程度、尺寸,都相當到位。
至于索尼 XM5 嘛,拿在手上的磨砂質感是三者裡最好的。
但戴在頭上時,因為頭梁比較細,戴久了就有點壓頭。
當然,這點比較「挑頭」。
我們頭小的同事就說沒有這個煩惱,三個帶着都挺舒服。
三者比較的話,聲闊 Q45 的舒适程度算處在二者之間。
此外聲闊 Q45 和 Bose 的都支持折疊,方便收納節省空間。
索尼上代還支持這功能,這一代就砍掉了。
索尼 WH-1000XM4
有點可惜。
操作部分,聲闊 Q45 和 Bose QC45 都用實體按鍵。
Bose 的按起來手感偏軟,有時會産生「我按到位了嗎」的疑問。
聲闊 Q45 的按鍵倒是比較清脆,反饋感強些。
索尼的是手勢觸控,我個人不太喜歡。
這玩意兒嘛,平時沒啥毛病,但一旦遇到強氣壓氣流,就可能犯傻。
例如進地鐵門那瞬間,偶爾來股強風,觸控闆會誤以為你在操作。
不常見,但煩人。
希望後續機型能改進下吧。
音質
關于音質這塊,咱先放幾段用人頭麥錄的片段。
建議配合耳機食用吼。
音質這東西還是挺玄學的,錄出來可能和真人聽的有點區别。
我講講我自己的感覺。
在佩戴體驗上被我吐槽得有點狠的索尼,這個環節總算扳回一城。
最高支持 LDAC 無損協議,聲音細節直接拉滿。
調音風格比較接近流行樂的 style,人聲比較突出,低頻也很到位。
高頻差點意思,但如果聽流行樂嘛,這點可以忽略。
聲闊 Q45 也是最高可以用上 LDAC,不過聽起來跟索尼是兩種風格。
聲闊 Q45 比索尼更注重高、中、低三頻的均衡。
而且人聲和樂器聲都能較好地還原出來,聽 Live 類型還挺帶感。
聲闊表示,這次他們用上了行業首創的「雙聲壇」聲學架構。
這技術一般是用在高端的車載音響上,像柏林之聲、寶華韋健等這類大牌産品。
再配合「蠶絲 金屬雙層振膜」,人聲、聲場等效果都有更出色的表現。
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索尼 XM5 和聲闊 Q45 都是分數差不多的優等生。
但一個某個科目不太行,一個各科成績都更平均。
當然,可能有人會覺得聲闊 Q45 的調音太規矩了,沒特色。
配套 APP 上給了個「Bass up」的功能,開啟可以帶來更強悍的低頻表現。
喜歡動次打次的,建議一直開着。
Bose QC45 在兩個對手面前就有些不夠看。
雖然相比上代有點進步,至少低頻沒那麼重。
但聲音細節還是沒那麼足,很大程度上和最高隻支持 AAC 有點關系。
降噪
說到降噪這一層,Bose 算得上業界「祖師爺」。
索尼這幾年也在各種黑科技加持下,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也不知道,聲闊能不能頂得住。
咱直接上耳。
老規矩哈,簡單講講我自己的感覺。
不論是降噪,還是通透模式,三者給我感覺都是挺強的。
尤其是作為後起之秀的聲闊,在獨創的「三重濾噪」系統加持下,并沒有顯得弱勢。
像人聲、車的轟鳴聲等等,三款耳機都能有效消除。
即使是比較難搞的高頻噪音(小孩哭聲、大媽吵架聲),都能處理個七七八八。
通透模式下也沒有太大槽點。
但主要的區别,在軟件體驗上。
聲闊 Q45 的 APP 提供了自适應主動降噪,能根據當前環境聲自動調節降噪強度。
而且 APP 的基礎功能都放在門面上,布局還算合理。
但就是總喜歡讓你跳轉到二級頁面。
明明可以在首頁加設個下拉菜單,一次性搞定,它非要你點進去才能調。
算是個小槽點吧。
索尼 XM5 則隻有 1 檔降噪,20 檔環境音調節。
通透模式下堪稱三者最強,但降噪強度不能調就有點不夠意思了。
雖然有自适應降噪,但這個「自适應」嘛,跟我們普通理解不太一樣。
索尼的邏輯并不是根據環境噪音自适應,而是你的動作和位置。
例如識别到你在搭地鐵,就自動給你開通透;
識别你坐在辦公室,就自動給你開降噪。
就有一種「機器覺得你應該開通透,你就得開通透」的感覺,不夠人性化。
反正我到手就關。
至于 Bose,我覺得比較大的槽點是降噪和環境音都不能調等級。
其他都還好。
一些可能被忽略的小細節
講兩個有些人可能不在意,但其實蠻有用的特性。
第一個是三個耳機都支持雙設備連接。
辦公時手機電腦一起連,挺實用的。
第二個是續航。
從官方數據來看,Bose QC45 續航時間 24 小時,索尼 XM5 開啟降噪 30 小時(關閉降噪 40 小時)。
2 個都算頂呱呱的水準了。
但聲闊 Q45,是真的恐怖兄弟萌。
開啟降噪情況下,居然能拉到 50 小時。
而且就算把電耗光,充電 5 分鐘就能聽歌 4 小時。
電量焦慮是啥?不存在的。
小結
順帶一提,這三個耳機我還找了咱公司的小夥伴體驗一波。
如果覺得文字不夠直觀,可以看他做的視頻,或許有更清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