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汽車
/
幾年前就停開的公交車
幾年前就停開的公交車
更新时间:2024-09-14 15:54:48

生活報12月25日訊 在哈爾濱這座時髦了百年的東北亞曆史文化名城裡,1927年,開通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這也是體現城市氣質的重要符号……回顧改革開放這四十年,從1978年-2018年,哈爾濱公交經曆了由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煤油車、汽油車、液化氣車、天然氣車、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的發展跨越。如今,滿城盡是新能源公交車,“大辮子”已成往事。

改革開放頭十年

“大辮子”從鋼軌中解放出來

記者從哈市公交公司了解到,自1927年底,哈爾濱開通第一輛有軌電車至1987年全面停運,巅峰時期共有八條線路,總長41.3公裡,60年風雨無阻,那時候自行車還沒普及,有軌電車是老哈爾濱人日常的首選出行方式。1987年6月18日,有軌電車正式停運。

今年已年過五旬、仍然忙碌在公交一線的103路駕駛員吳玉祥告訴記者:“我是1987年參加工作,我記得當時趕上換新車,兩節的無軌電車‘大辮子’。當年開‘大辮子’,相比于有軌電車來講,躲車拐彎更自由了,還是無級變速的。那時候能開上當時的主流無軌電車車型,是相當自豪的。”

今年40多歲的哈市市民李先生回憶:“‘大辮子’兩節車廂中間特像手風琴,小時候可願意坐這種公交車了,總要從前面走到後面‘探索’一番。尤其是夏天,特别願意站在中間,盯着看車輛是如何轉彎的。但是冬天漏風,一般都遠遠躲開中間。”

為滿足市民出行

“大辮子”四次換型終成往事

吳玉祥告訴記者:“但那個年代車能跑起來電夠就不錯了,缺點是冬天根本沒有暖風。我開車得套着兩層棉褲,手還經常被凍僵。爬坡時有時候車上不去,偶爾雪天路滑,還得乘客下來幫忙推車。後來窗戶附近加了電熱棒,不過不是取暖的,是為了防止玻璃上霜,一不小心還會燙一下……”談起“大辮子”,吳師傅能回憶起當年很多細節:“‘大辮子’也經曆過四次換型,路上車越來越多,兩節的‘大辮子’經常一橫擋住一條路,所以就從兩節的換成短的單節加長的,座椅也從硬闆換成軟包的了,後來又從倆‘大辮子’的換成自動升降電弓的……最後是雙電源的,就是有電池了,即使‘大辮子’脫離電線,還能再跑五公裡。跟現在電動車能跑上百公裡是沒法比的。103路最後一輛無軌電車‘大辮子’,是我給開進終點站的。後來換汽車,需要頻繁換擋,我開始還不太習慣,至今還懷念開‘大辮子’的感覺。”吳玉祥說。

記者從哈市公交公司了解到,哈市第一條無軌電車于1958年12月31日正式通車,由省政府至汽輪機廠全程6.14公裡,配車2台。1996年,從109汽車線路取代了109電車線路開始,哈爾濱公共電車總公司以汽車逐步替換有軌電車的征程就此開啟。汽車公司方面,1978年末,汽車公司共有在籍車輛466台;1986年,新增哈180型柴油絞接大客車32台,至1990年末,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有在籍車輛648台,全部為國産車型。2009年,哈市最後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17路車輛全部更換為汽車。至此,“大辮子”已成往事。

公交行業源動力

2018新能源公交井噴發展

退休公交司機朱蔭孟回憶:“我在公交行業開了20多年車,以前發動機在前面,不光噪音大,夏天機器蓋都燙人,駕駛室裡特别悶熱,冬天車廂不嚴實,穿着棉衣坐在駕駛座上還是冷。而且以前開公交車非常髒,因為車輛故障率高,發動機和車裡的管路,串煙、漏油都是家常便飯,稍微碰一碰就是一手油,我們經常是早晨穿着幹淨出門,晚上回家一身油污。而且開公交車也是個力氣活兒,都是手排擋、方向盤沒有助力……”2018年9月,由哈市政府出資采購的首批600台純電動公交車上線運營,20條市區主要公交線路和兩條郊區線路更換新車。據哈爾濱交通集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軍介紹,這600台車,是目前國内檔次水平最高的純電動公交車。“一旦車内出現危險,駕駛員或乘客可以按車上特殊的按鈕,玻璃就會自動爆破,增加逃生幾率。”哈市交通集團還同步配套建設了充電樁(網),并籌備成立混合所有制充電服務公司。目前,一期工程580個充電樁建設工作已接近尾聲,未來将進一步加快充電樁建設進度,努力拓展形成全市的充電樁網,為哈市社會車輛提供充電服務。

80後市民劉先生說:“我是2003年從外地來到哈爾濱的。記得剛來時,坐公交總能聞到很重的尾氣味道。現在很多公交線路都是純電動的,沒味了,冬天坐公交也不遭罪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

全市從644台公交到6182台

改革開放前,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車輛更新緩慢,公交車輛款式老舊、功能單一、故障頻發,噪音和尾氣對環境影響較大,主要以哈一型、哈五型鉸接通道汽車為主,車廂内夏季悶熱、冬季寒冷。到1978年,全市僅有644台公交車輛,日客流量55萬,營運線路41條。運力嚴重不足,市民等車排長隊的現象随處可見。

談起改革開放以前對哈爾濱公交的印象,曾任哈爾濱公交愛心車隊長的老司機朱蔭孟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一個是公交線路很少,隻有大直街、中山路等一些主幹路上有公交車;再一個是公交車站距離家很遠,走到車站就需要10分到20分鐘,到目的地下車還得走上很遠。那時候公交車也很少,經常要等個20分鐘左右才能坐上一趟。”改革開放前,無論有軌電車還是當時的汽車裡,都是硬木闆座,坐不了幾個人。

幾年前就停開的公交車(幾代公交幾代人)1

新能源車

改革開放後,哈爾濱公交行業逐步改善公交運營服務條件。自2012年公交都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哈市公交行業以每年新增更新600标台的速度對全市公交車輛進行提檔升級。目前,全市公交車輛達到6182台,是改革開放前公交車數量的近10倍,城區主幹線路實現環保公交車全覆蓋,全市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率達84.5%。

公交車,最關鍵的,當然是車。改革開放四十年,哈市公交行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發展。這跟哈市政府部門連年對公交線路的大力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與此同等重要的,還有一代代公交人,在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從國三、國四、國五環保标準的不斷達标,再到冬季車内溫度是否達标,如何給乘客更好的乘車體驗,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務管理辦法的提高,都與人的作用緊密相連。正是幾代公交人,一步一個腳印,才讓哈市公交行業有了今天的成就。(圖片由哈市交通部門提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删除。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