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目”部的兩個漢字:“瞵、窅”。這兩個字都是現代漢語通用漢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兩個字詳情如下:
1、瞵。讀音有三個:
(一)lí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瞵,目精也。從目,粦聲。”形聲字。本義是眼中的精光。
(眼中的精光)
關于本義,王筠《說文句讀》曾提出過異議:“似當作‘目少精也’。”他認為瞵的本義應當是眼中缺少精光。究竟對錯,不用深究,漢字常常一字表示完全相反的正反兩義。
本義之外,瞵還有兩個用法:
(1)視貌。《廣韻·真韻》:“瞵,視貌。”《楚辭·王褎<九懷·昭世>》:“流星墜兮成雨,進瞵盼兮上丘墟。”洪興祖補注:“瞵,視貌。”
(2)視;注視。康有為《京師強學會序》:“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東眈,處四強鄰之中而為中國,岌岌哉!”這是指清代列強環伺下的中國。
(清代中國國際形勢圖)
(二)lìn。讀音出自《集韻》。看不清楚。《玉篇·目部》:“瞵,《蒼颉篇》雲:視不了也。”《廣韻·震韻》:“瞵,視不明貌。”
(三)lián。讀音出自《集韻》。用法有三:
(1)斑瞵。同“斑斓”。文彩貌;色彩斑駁。《晉書·皇甫谧傳》:“而忽金白之輝曜,忘青紫之班瞵。”
(色彩斑斓)
(2)怒目貌。《集韻·先韻》:“瞵,怒目貌。”晉·左思《吳都賦》:“狂趭(jiào,奔跑)犷狯,鷹瞵鹗視。”這裡的“鷹瞵鹗視”發展為成語,指用兇狠的目光盯視着。其中的“瞵”,指的就是怒目的樣子。
(3)注目示意。《集韻·先韻》:“瞵,以目随。”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三:“瞵,目精定視,示以意也。”
瞵的小篆寫法如圖:
(瞵的小篆寫法)
2、窅。讀yǎo。《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窅,深目也。從穴中目。”會意字。本義是眼睛深陷貌。就是深陷的眼睛。徐锴《說文系傳》:“會意也。”這個字的會意方法很直接,就是穴中目,很形象,描述的就是深陷眼睛的樣貌,即深眼窩。現代漢語至少要用三個字說明的“深眼窩”,在古文字中,一個“窅”字就表達了。
(深眼窩的西方人)
清黃景仁《塗山禹廟》:“女娲化石立地膠,風蕩日暈睛微窅。”
(女娲像)
本義之外,窅還有其他用法:
(1)遠望。謝眺《敬亭山》:“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入迷。”李善注引《聲類》:“窅,遠望也。”
(2)深遠貌。《篇海類編·地理類·穴部》:“窅,深遠貌。”陶潛《搜神後記》卷二:“下有絕澗,窅然無底。”
(無底天坑)
(3)深奧;精微。《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成玄英疏:“元道窅冥,難可言辯。”大道,真是深奧神妙難以言表啊!
(4)幽靜;岑寂。李白《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
(5)怅惘。《莊子·逍遙遊》:“(堯)窅然喪其天下焉。”陸德明釋文:“窅然,猶怅然。”指堯見了得道的道士,怅惘不已,忘記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堯帝像)
(6)昏暗貌。《史記·項羽本紀》:“窈冥晝晦。”裴骃《史記集解》引徐廣曰:“窈亦作窅字。”即在大白天,因天氣惡劣,天色昏昏沉沉。
(7)凹下。《靈樞經·水脹篇》:“按其腹,窅然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用手按壓腹部,放開手時凹陷不能随手而起,腹部皮膚顔色沒有變化,這就是腹脹病的特征。
(8)凸出。《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顔師古注:“蘇林曰:‘窅音窅胅之窅,窊音窊下之窊。’孟康曰:‘窅,出;窊,入。’”澤蘭、香草濃郁芬芳,桂花凸凹起伏。
(凸凹起伏的桂花)
窅的小篆寫法如圖:
(窅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64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