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将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
開頭第一句就震驚了整個文壇
捧起《百年孤獨》這本書,翻開第一頁,這句話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感覺。
其偉大之處在于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叙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
這樣的句式,一經傳出,受到了後世許許多多作家的模仿。這個開頭被文學評論家認為在小說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就好像是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衆本場比賽的結果。
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莫言等,幾乎那個時期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承認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
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寫道:“白嘉軒後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餘華在《難逃劫數》中寫道:“直到很久以後,沙子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上午東山敲開他房門時的情景。東山當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窩裡的沙子大吃一驚。
在這麼短的一句話裡,我們讀出來的是三個不同的時間,“多年以後”說的是未來,“面對行刑隊”說的是現在,“那個遙遠的下午”說的是過去。
這句話給我們制造了多個懸念:
“多年以後”讓你想知道他都經曆了什麼?
“面對行刑隊”讓你想知道他做了什麼才會被判刑?
“那個遙遠的下午”,他為什麼會去“見識”冰塊這種很平常的東西?
還有他為什麼要回想父親帶他去看冰塊的情景呢?
莫言的《紅高粱》中寫道:“一九三九年古曆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着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占鳌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着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
為什麼有很多人讀不進去但是再讀下去卻是步步維艱了。
有很多網友表示表示:看《百年孤獨》需要勇氣。
那麼我們為什麼讀不進去呢?
- 《百年孤獨》寫法獨特
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寫法,其中既有明顯的現實,又充滿了魔幻色彩,各種神話、典故層出不窮。另外小說還采用了獨創新穎的倒叙手法。小說的故事一個接一個交替着,沒有一個完整的圍繞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的展開描寫。
唯一貫穿始終的一條線就是孤獨。
- 書中有大量冗長且相似的人名
團子直接給大家舉個例子: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是父親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大兒子, 阿爾卡蒂奧是大孫子,我覺得這是這本書裡面最好記憶的幾個人物。
-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在文章著書方面更甚。對于同樣一件事情,大家的描述方式、情感表露方式、思想底色以及觀點看法等,都有沖撞。
而《百年孤獨》這本小說,講述的是拉丁美洲文化曆史,差異真的是不小。
要讀下去其實很簡單前幾天我又把書拿出來重新讀了起來,這次真的可以說是沉迷了。
下面給大家幾個小妙招,也适用于讀其他書籍。
- 相信經典的力量,找一個适合閱讀的環境,手機不要在身邊,靜下心來去讀。
- 這是給大家搜尋到的人物關系圖,把它寫到一張白紙上面,在讀到名字分不清是誰的時候,拿起來看一眼就可以。
提前給大家說一下脈絡,在讀的時候就會變得輕松。這不像是一部電視劇,我跟你劇透你就不想再看了,已經知道結局沒有意思。
經典永遠都是經典。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以及小鎮的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曆史。其中四種人格在家族的成員中交替出現,他們分别是:開拓者、權勢者、縱欲者、沉思者。
這是一部值得全人類去讀的書
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浒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
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于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并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铠甲。我之前也曾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這一點。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着馬孔多的世界”,“彙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迹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公布,總會有人舉出另外一些名字,認為這些人更應該獲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唯一一位沒有争議的獲獎者。
《紐約時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49.9元,一部巨著。
,